北京颐和园里的那个湖,为啥叫做“昆明湖”?
北京的颐和园中,有一片湖泊,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昆明湖”,这片湖泊为什么被称为昆明湖呢?
这一命名源自乾隆帝对汉武帝时期在长安都城凿昆明池操练水师的历史典故的致敬,自那时起,这个名字便被沿用至今,成为了这片湖泊的独特标识,在清代乾隆年间,昆明湖的前身瓮山泊经过深挖与扩建,面积扩大至原来的两倍,正式命名为昆明湖,乾隆皇帝在湖上泛舟时,留下了一首赞美之诗。
昆明湖最初是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集而成的天然湖泊,历史上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多种称呼,长久以来,它被称为瓮山泊,名字来源于其所在的山——瓮山,因为瓮山位于北京西部,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西湖”。
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上的光绪十二年(1886年),昆明湖开始被用作海军操练的场所,设立了一个名为昆明湖水操学堂的教学机构,这个学堂模仿天津的水师学堂,设有内外两堂,学制为五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海军人才,为清朝的海军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昆明湖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设计也是独具匠心,西堤及上桥是其中一大特色,原本平坦的堤岸被巧妙断开,建造了“西堤六桥”,形成了著名的“六桥烟柳”景观,玉带桥尤为突出,它是这座公园中的佼佼者,犹如一座玉带横跨湖面,美不胜收。
在湖的南边,还有一座建园时保留下来的小小岛屿,通过十七孔桥与湖的东岸相连,湖内建有“南湖岛”、“治镜阁岛”和“藻鉴堂岛”三个中心岛屿,这些岛屿仿照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的理水方式和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
昆明湖巧妙运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融入游人的视线之中,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沿堤而建的六座石桥形态各异,其中汉白玉雕砌的玉带桥远望如玉带般高耸,而南湖岛上古建筑如涵虚堂和龙玉庙等,都充满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昆明湖不仅是颐和园的一颗明珠,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它美丽与历史的魅力,让人无法抗拒,每一次游览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