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到底想表达什么?
《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留下深刻印象
《朝花夕拾》是一部由鲁迅创作的小说集,在这部作品中,他以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自己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时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鲁迅在他的笔下,刻画了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孝道故事。“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故事,都揭露了封建孝道的无情与残酷,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封建孝道的无情和残忍,更是对儿童生命的漠视,将肉麻当作有趣,将不近人情的伦理作为规范,不仅诬蔑了古人,更是教坏了后人。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籍,其初衷是为了宣扬封建孝道,然而其中的一些故事,如“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却令人发指,郭巨为了供养母亲,竟然与妻子商量要埋掉自己的亲生儿子,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人性,更与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理念相悖。
在古代,尽管有一些为父母求神治病舍身、割股肉以解父母之念的孝子,但像郭巨这样的例子实在罕见,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老母爱孙的心意,更是让老母陷入不仁的境地,有人甚至将这种孝行称为“愚孝”。
翻阅《二十四孝图》,字里行间映射出“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等故事,这些故事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令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充满迷信思想;“尝粪忧心”更是令人感到恶心。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迂腐的想法是愚蠢的,盲目的追随是可悲的,为维护不合理的道德规范而奋斗则是可恨的,鲁迅通过《二十四孝图》的剖析,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孝道的丑陋一面,也让我们对孝道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应该秉持理性的态度,对待孝道,既要尊重和弘扬其中的美德,也要摒弃其中的愚昧和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