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古镇的历史?
黄姚,这个古老的地名,在南越地的古代县治中有着深厚的积淀,追溯其历史,可以远溯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当时,汉武帝平定了南越,设立了苍梧郡,而黄姚所在的区域就被纳入到了苍梧郡下的临贺地。
随着历史的流转,到了南朝梁“普通”元年(公元560年),梁武帝萧衍对当时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将静州设为州,同时在龙平、安乐、宁新、博劳、荡山五县的基础上布局了龙平、贺川两县,使得黄姚地属于荡山县的管辖范围。
时光荏苒,至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州被改为郡,静州被撤销,安乐、博劳、宁新三县被并入龙平县,而黄姚的地域则归属于龙平县和贺川县的共同管辖。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静州再次被设置,并且临贺、平乐等地被设置为昭州、贺州,在这个时期,黄姚地受昭州龙平县的管辖,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是黄姚地的归属基本保持不变。
进入宋仁宗时期,社会逐渐趋于稳定,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龙平县更名为招平县,寓意招抚平定,后来,“招”字被改为具有光明、明亮之意的“昭”字,于是黄姚地便属于新命名的昭平县的管辖范围。
明朝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昭平县被划分为里进行管理,而黄姚则属于宁化里的管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朝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地方行政区域再次进行调整,昭平县被划分为十个区域,分别以预、备、财、恒、足、关、防、乐、太、平等字命名区域名称,黄姚则属于“关”字区的管辖。
进入民国时期,广西实行了区乡保甲制度,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黄姚区设立了黄姚镇,成为该区的重要行政单位,解放后,黄姚镇的行政归属经历了多次调整,但始终是重要的一环。
随着时间的推移,1959年9月,黄姚地区被改称为黄姚人民公社,而到了1984年7月,原黄姚公社被拆分为黄姚镇和巩桥乡,最终在2003年,黄姚古镇景区正式成立,这一历史悠久的古镇开始以旅游景区的身份展现在世人面前。
黄姚古镇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而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它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景区,黄姚古镇已经成为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访的历史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