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代制瓷,建盏不可或缺,但因何现在各大博物馆少有珍品收藏?
宋朝时期,宫廷或民窑占据了建盏的主要生产区域,尤其是汝窑、哥窑、钧窑、定窑以及磁州窑、影青瓷等官窑中的精良产品更受推崇,官窑以仿造自然为创作原则,陶瓷釉色之美往往模仿玉石、珍珠、玛瑙等天然材质,呈现色泽丰富、质地细腻的特点,以求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这些仿制品并非官方订制,而是民间工匠利用手工技艺精琢细磨所得,实物繁复多样,且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随着瓷器行业的发展,文人士大夫对茶文化愈发看重,茶艺在烹茶过程中更加注重品茗的形式美和氛围营造,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建盏常常作为重要的茶具被用来演绎茶道,如泡茶、插花、绘画、研墨等,从而充分体现了宋代人闲适恬淡、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精神风貌。
相较于古代贵族对瓷器的高雅追求,建盏在民间生产较为普遍,这是由于日用品常备不足,修补率较高,加之各类瓷器的损耗率不同,导致存世稀有且不易保存,从而影响其保存和传承,随着时间推移,这类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当日本茶道兴起后,日本学者、收藏家们开始对宋代的建盏展开深入研究和收藏,继而形成了现今世界范围内对于建盏收藏热度不断攀升的现象。
尽管如此,即便建盏在民间有着丰富的生产和收藏历史,但由于其制作工艺独特、材质稀缺,使其并未被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精英阶层所广泛关注和重视,主要藏品多存于私人博物馆或相关文物拍卖S场,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宋代曜变天目盏、藤田美术馆的宋代曜变天目茶碗及位于京都的大德寺龙光院的一件秘不示人的曜变天目被收藏家视为瑰宝,国内的相关博物馆则亟待挖掘和保护这一稀世珍品,进一步增加国内建盏收藏领域的底蕴与影响力。
虽然宋朝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对今日现代博物馆藏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当下S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传统手工艺品依然难以受到大规模的社会关注和保护,导致我国的建盏艺术品集散地和收藏群体相对较少,在推动建盏及相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亟待国家相关部门和公众力量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和扶持,构建一个更具规模、特色和观赏性的建盏艺术馆藏体系,使得这一璀璨的艺术瑰宝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发展,同时也为世人展示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