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有什么营养价值?
西红柿,又名番茄、洋柿子、狼桃、番李子、金橘、番柿、六月柿、洋海椒、毛腊果,属于茄科,是一年生期的蔬菜,它原产南美洲,已在我国各地广泛栽培,尤其在夏秋季达到盛产期。
传说中,西红柿最早在南美洲生长,因其艳丽的色彩,人们将其视为“狐狸的果实”,最初仅作为观赏品,甚至不敢食用,随着时光的推移,这颗美丽的果实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西红柿是一颗多营养的“超级食物”,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P的含量堪称蔬菜之冠,它的营养价值不仅体现在味觉上,更在于其多种健康益处,西红柿的食用部位主要为多汁的浆果,其品种繁多,形态多样,果皮颜色也各异,包括大红、粉红、橙红和黄色等。
品种特点:
红色西红柿:果色火红,呈微扁圆球形,脐小,肉厚,味甜,汁多爽口,风味佳,既可生食,也可熟食,还可制成番茄酱、番茄汁等,它也是制作各种经典菜品的重要原料,如“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炖牛肉”“西红柿蛋汤”等。
粉红色西红柿:果粉红色,近圆球形,脐小,果面光滑,味酸甜适度,品质较高,粉红番茄汁的颜色鲜艳,口感独特,深受喜爱。
黄色西红柿:果桔黄色,果大,圆球形,果肉厚,肉质又面又沙,生食味淡,熟食更是美味可口,它的汁液浓郁,风味独特,是烹饪中的佳选。
品质要求:
选择西红柿时,应注意果形周正,无裂口、虫咬,成熟适度,酸甜适口,肉肥厚且心室小,成熟适度的番茄不仅口味佳,更营养价值高,值得加入餐桌。
营养价值:
西红柿作为“红色金钥匙”,对心血管健康尤为有益,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可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番茄红素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还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延缓衰老,番茄中的维生素C和尼克酸对皮肤和血液循环都有显著作用。
西红柿在抗癌方面表现出色,可预防多种癌症的发生,如前列腺癌、胰腺癌、直肠癌、喉癌、口腔癌、乳腺癌等,番茄中的苹果酸和柠檬酸有助于胃液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改善消化不良。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对于患热性病、口渴、食欲不振、贫血、头晕心悸、高血压、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肾炎、夜盲症和近视眼的患者,西红柿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对急性肠炎、菌痢及溃疡活动期病人应避免食用。
注意事项:
西红柿忌与石榴同食,烹调时,应避免长时间煮沸,以免番茄碱等有害物质残留,建议加入少量醋来破坏有害物质,未熟的番茄应尽量避免食用,以免引起消化不适。
食用方法:
西红柿可作为生食冷菜,或用于炒、炖、做汤等烹饪方式,经典菜品有“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炖牛肉”“西红柿蛋汤”等,烹饪时,不可将未熟的西红柿食用,且应注意控制烹煮时间,避免过度煮沸。
历史与文化:
西红柿是明代时传入中国的植物,长期作为观赏性植物被种植,直到清代末年,人们才开始食用它。《群芳谱》中记载:“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
现代应用:
在现代生活中,西红柿不仅是烹饪的重要原料,更是护肤和保健的有力助手,番茄红素的抗氧化作用被研究表明可有效预防晒伤,每天摄入15毫克番茄红素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应避免空腹大量食用,以免对胃酸分泌造成不适。
食疗作用:
西红柿性甘、酸、微寒,归肝、胃、肺经,它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补血养血的功效,可治口渴、食欲不振等症状,对于高血压、肾脏病患者,西红柿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其他注意事项:
番茄下部若长得不圆而是尖形,通常是由于激素使用过多所致,不宜选购,去除西红柿皮的方法可有两种:一是将西红柿浇开水或放入开水焯煮,皮容易剥落;二是从尖部到底部细细刮划,使皮与果肉贴合,从而方便剥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