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海报设计你知道吗?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款成功的海报不仅能够迅速传递信息,更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平面设计界的殿堂级人物,原研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远的设计理念,为大众展示了“白”、“触知”和“容纳性”三种深入人心的设计要素,为我们解析了海报设计的魅力。
让我们还原色彩的本质,色彩并非单纯的表现对象,其背后的色相、饱和度、明暗度等因素构成了一幅图像的基础,正如原研哉所说,“色调之和谐,仿佛作者直接将艺术家的灵魂倾注于此。”他主张“还原色彩的本质”,让人在欣赏一幅海报时,能直观感受到颜色背后所表达的情绪和氛围,在“白”和“触知”这两方面,原研哉使用大量留白以传递“触知”,使视觉得以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主要信息上,而非单一色彩或肤浅的形象,这体现在两幅海报的设计中——右上角纯白色虽然过于素雅,但运用了细腻的肌理(如同环境中的尘埃),恰当地体现了“白”的包容性,从而引发观众联想和思考;左下角若处理得当,则凭借鲜艳的色彩将观众带回纯净、自然的欢乐气氛。
不仅是要极简,还需考虑到传递情绪的深度,原研哉强调“极简并不是简单地去除视觉元素,而是在极简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情绪与内在状态的关系。”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在于捕捉并体现内在情绪的瞬间,他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指出:“纯粹的白色并不是纯洁无瑕,而是隐藏着某种细腻的质地,这种质地可以通过许多微妙的变化引导人们触及到各种感觉。”在此案例中,右上角设计的纯白与左下角粗糙肌理形成对比,一方面展示出极简的简约之美,另一方面又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引发心灵深处的触动,传递出一种自由、清新且富有层次感的氛围。
海报细节处的艺术匠心同样值得探讨,设计师们往往会在细微之处精心刻画,形成独具特色的视觉效果,提升整体印象的立体感和感染力,在这个案例中,左上角色彩使用“微尘”般的图案点缀,不仅能传达出大自然的静谧,更能让观者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细腻的物体——灰尘,赋予画面一份生活气息和自然韵味,而右下角的彩色则略带亮丽,使其瞬间激发观众内心的情感,营造出活泼欢快的氛围。
原研哉的设计思想对我们进行海报设计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
明确主题,注重内容:无论是提醒赛事时间,还是传达优惠信息,都能通过文字、插图等手段强化主旋律,引导读者理解其核心价值,使海报更具吸引力。
-
注重色彩搭配与运用:“白”、“触知”和“容纳性”三原则贯穿始终,不同颜色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视觉焦点,还能生动诠释其背后的情感内涵,在保持大面积白色空间的基础上,巧妙利用不同时候、光线和物件的变化进行过渡,进而传递“触知”带来的愉悦体验。
-
把握节奏与韵律:尽管繁复多变,但也需适当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和和谐性,既能让人产生视觉审美享受,又能体现出设计思维的整体协调性,通过重复某个元素或者色调,使得画面更具节奏感和动感,以此来提高视觉感官的参与度。
-
重视细节与装饰:小小的空间角落,往往蕴藏着大智慧,将色彩、图形、材质等各种元素有机融合,既打造出极具辨识度的主题标识,又凸显出品牌的独特魅力,在右下角使用柔和而醒目的色彩,以鲜艳的糖果形象展现出甜品的甜蜜、诱人以及创新的品牌精神。
-
创新设计理念:针对现代观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时代背景,创新海报设计手法,创造出符合当下时尚潮流和审美的视觉元素,打造潮流趋势预测、亲子互动空间、环保教育宣传等多种主题类型的海报,以满足各类受众群体的视觉审美需求。
原研哉的海报设计理念启示我们,在构建优秀海报时,应深入理解和应用“白”、“触知”和“容纳性”三大原则,把握好色彩、构图、节奏与装饰等方面的平衡,创作出既兼具艺术美感又有强烈感染力的视觉作品,充分展现艺术的力量和影响力,在现代社会的多样化信息传播背景下,这样的海报设计不仅能有效传递信息,更能引发人们的深思与共鸣,成为塑造品牌形象,引领潮流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