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后两句诗写出了哪两种重阳节的什么风俗习惯?
登高是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之一,据传,这一习俗始于东汉时期,当重阳节来临,草木开始凋零,人们便在这一天登山赏景,举行野游活动,这种登高的风俗也被称为"辞青",与春季的"踏青"相呼应,古人登山时,不仅是为了登高望远,更是为了赏景饮酒,诗酒兴致,他们的登山之行充满了雅致与情趣,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豁达。
插茱萸是重阳节另一个深受民间传承的风俗,历史上,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唐代,人们认为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免灾祸,祈求平安,古人常将茱萸制成小袋或佩戴在头上,甚至将彩缯剪成茱萸和菊花的形状赠送或佩戴,到了宋代,人们在门窗上贴茱萸和菊花,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驱邪避害的祈愿,清代时期,北京人还流行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寓意驱除凶祟,迎接吉祥。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登高让人们感受到对山川的向往和对自我的超越,插茱萸则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习俗至今仍在一些地区得到保留,成为重阳节独特而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