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每个月发工资没有工资条,也没有工资明细表,只叫你签名,请问公司这样做违法吗?
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条的行为违反哪些法律规定?
-
违反《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工资支付必须书面记录工资数额、姓名、领取时间、签字等信息,并保存两年以上,支付工资时,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一份个人工资清单,未提供工资条,属于严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
违反《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
用人单位有义务告知劳动者缴纳的社保费情况,未提供工资条,劳动者难以掌握社保缴纳详情,违反了《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
-
违反《个人所得税法》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提供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未提供工资条,劳动者无法了解其缴纳情况,涉嫌违反《个人所得税法》。
工资条对于劳动者的重要用途
工资条不仅是劳动者了解自身工资和社保缴纳情况的重要凭证,还具有以下用途:
-
监督用人单位的缴纳情况
工资条反映了劳动者工资总额、社保费、住房公积金等缴纳详情,便于监督用人单位是否依法缴纳。 -
证明劳动关系
工资条是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的重要证据,在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中,工资条可作为关键证据。 -
计算经济补偿金
工资条可用于核算经济补偿金、工伤赔偿等案件中的工资部分。
-
核查社保和公积金
工资条详细列出各项缴纳情况,便于劳动者核实社保和公积金的实际缴纳金额。
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条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
用人单位的不愿意原因
- 保密原因:部分公司认为工资条可能被员工私自泄露,影响公司内部管理。
- 减少争议原因:部分公司通过不发工资条,降低员工对工资构成的了解,降低因工资争议导致的法律风险。
-
劳动者的不愿意原因
- 麻烦原因:部分劳动者认为领取工资条需要前往人力资源部签字,工作繁忙或不便。
- 认知不足:部分劳动者认为工资条无关紧要,认为口头说明足够。
劳动者的应对措施
-
主动要求工资条
劳动者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工资条和工资明细表,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有义务提供相关信息。 -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拒绝提供工资条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劳动监察部门可责令用人单位改正,拒不改正者可处以罚款。
-
协商解决
在投诉之前,劳动者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发放工资条,若协商无果,可进一步采取法律行动。 -
记录证据
劳动者应保存好工资发放的所有凭证,如工资单、银行流水等,以备后续使用。
公司不发工资条的行为不仅违反劳动法,也违反了社会保障相关法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工资条和工资明细表,若用人单位拒绝,劳动者可通过协商、投诉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