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花木兰》豆瓣评分5.9分?
如何评价电影《花木兰》豆瓣评分5.9分?
总体来看,《花木兰》刘亦菲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前半部分还挺好看;后半段不知如何收场,尤其加入女巫的情节,实在无厘头,只好匆匆强行结束,有点烂尾,比较尴尬。
这其实是一部美国精神内核的戏,确是一群中国人在演,表里不如一,东西方思想观念、价值观相互碰撞,根本没办法捏合在一起,人物性格都比较分裂。硬凑成的一部片子,扑街了。
好莱坞和迪士尼想拓展中国S场之心,昭然若揭,盯住花木兰这个大IP,翻来覆去的拍,不放手。十几年前的动画版还不错,整体反响很好;这次真人版混乱的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豆瓣评分5.9分,还是很客观的,证明中国影迷的眼睛是雪亮的。曾经不可一世的好莱坞大制作,明显已经走向末路,中国影迷的口味和自信心不断在提升,不好蒙了。呵呵...
还有一个很深的印象,这版《花木兰》模仿《权力的游戏》痕迹很重:
1、巩俐饰演的女巫,基本就是克隆权游中的红袍女巫;
2、两军对阵厮杀的场面,也是基本克隆权游,不过跟人家HBO的制作水平,还差着一截,挺尴尬的。
无论宏观还是微观,《花木兰》都比较尴尬,哎!
目前刘亦菲版《花木兰》豆瓣评分是4.7分,再这部电影还没有在国内上映的时候,就被打了4.7分。
其实已经间接宣判了这部电影必扑无疑了。
那么这部电影到底差在哪里呢?
1,花木兰被好莱坞拍成了神话故事!
其实花木兰从军,我也不知道到底历史上是不是真实的故事。
但是但凡是一个初中认真读过《木兰辞》的人都知道,木兰从军即便不是真实故事,但是她也不是神话故事啊!
可是迪士尼拍的这版《花木兰》确实将中国的这个传统故事给神话了,一会儿冒出一个女巫,一会儿出现一只凤凰。
而最让人接受不了的一个细节,大概就是巩俐饰演的女巫都这么牛了!
想上谁的身,就上谁的身,可是最后一秒,巩俐这个女巫居然是被一个凡人一箭给射杀的!
所以这到底是一个神话故事?还是一个狗血故事?
好莱坞的导演和编剧们真的先商量好!
2,花木兰里面的服装和人设都让我有点恐惧!
整部电影看下来,只有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还能看。
而剧中的其他人,比如饰演媒婆的郑佩佩,比如巩俐饰演的女巫,以及李连杰饰演的皇帝。
讲真,真的让我不舒适。
特别是听到底下的人称呼李连杰为**,称呼丞相为议长时,我更是觉得看了一个假的中国故事。
而结尾一段,李连杰感谢花木兰的话,动不动就是人民感谢你,感谢你的奉献,感谢你的勇敢和忠诚。
更是让我有一种看现代美国**大片的感觉。
毕竟向全世界传递美国大兵的忠诚、勇敢、还有真实,不就是好莱坞一贯的套路嘛。
只是在中国故事里,加入好莱坞的鸡汤,我确实有点接受不了。
3,好莱坞的导演,一定没看过中国导演是怎么拍古代人打仗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中国古代随便打一次战,都是:
雄兵百万于霸上。
就连炎黄大战蚩尤,史书上写着的都是士兵不计其数,还各自召唤来了风神、雨神、雷公电母。
反正就是一个字,场面能有多大就有多大。
当年张艺谋拍《英雄》,还有《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拍出了这种古代人打仗的气势。
但是对于这部《花木兰》,当我看到双方大战,不过数百人,花木兰带领左翼出击,身边居然只有数十骑兵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好莱坞的导演真没见过世面,这是中国人打国战,不是欧洲小领主打群架,怎么想象力就这么一点呢?
再一个出戏的地方,就是当我看到游牧民族推着机械,装填着石油弹朝着花木兰这边发射的时候,这还是游牧民族?
历史上一直处于科技领先地位的可是汉族啊,什么时候,汉族被游牧民族的智商给碾压了?
所以总体而言,豆瓣上给《花木兰》只有4.7的评分我认为是合适的。
这就是一个披着中国故事的皮,拍的好莱坞电影。
当然这部电影也是有亮点的,那就是神仙姐姐刘亦菲是真的美啊!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说实话,毫不意外,而且可能还会更低...
这种动画改编电影毫无疑问肯定会先和原作进行对比,而且原作动画越好,肯定观众的期待也越高,观众的期待越高,失望的概率也就越大。而且《花木兰》是中国故事,中国观众肯定是期待更高 ,一旦没达到大家的预期,口碑肯定是一落千丈,加上一些黑粉,自然分数就低了。
其中有一点被吐槽的蛮狠的就是刘亦菲的妆容,主要就是这个“梅花妆”的问题,但这个也不能说是刘亦菲的问题,可能在是否契合古代这一点上出现了很大的争议。
先看看这凄惨的MTC评分吧:
还有烂番茄:
豆瓣就更别说了,已经越来越低了...
如果刨去动画改编,它也是好莱坞的一部大片了,作为商业片来说,剧情肯定是很重要的,首先“木须龙”这个非常受欢迎的角色在真人版去掉了,这就少了一些乐趣。而且商业片的剧情如果平淡无奇,那看起来肯定也是毫无兴趣,甚至昏昏欲睡了。
其实还真的算是刘亦菲翻身的机会,而且这次的大牌配角太多了,甚至让主角有些黯然失色,李连杰,巩俐,甄子丹,郑佩佩,确实都是有实力的演员。
怎么说呢?应该说还是一部裹着中国元素外壳的好莱坞商业片,所以吃力不讨好吧。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应该是花木兰故事的一个中心思想。
无论木兰辞还是迪斯尼改变的电影中都有体现。在传统的花木兰故事里突出的是男女之间勇敢和体力的差别,这是男女之间天然的区别。而迪士尼的电影却把女子不如男变成了地位的差别,这应该是我们中国观众不大能接受的。所以豆瓣评分低也是正常的。
再者花木兰是传奇故事,但是迪士尼却把他变成了西方人的神话故事,这也是我们接受不了的。花木兰之所以成为传奇,因为她女扮男装,英勇善战,屡建奇功,丝毫不输男子。但是电影却把花木兰变成了一个能召唤凤凰,还加上了一个能变来变去的巫婆,简直是一个神话故事了,失去了花木兰故事本来的面目,也失去了意义。
还有,花木兰代父从军,表现的是英勇善战,但是电影了根本看不出花木兰有多么的厉害,简而言之,动作戏场面太差。
所以,《花木兰》是一部不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电影,评分低理所当然。
【已经降到4.9,电影里对古中国有9处认知偏差严重,低分是预料中事。】
《花木兰》终于在国内上映,第一时间去电影院一睹真容,没想到,看到了这样的一部花木兰。电影里对古代中国有着严重的认知偏差,绝对不仅仅是道具的问题。总结了一下,一共9个偏差,要让人说好,真不容易。
对于气的认知严重偏差
这估计是外国人对传说中的中国古代武术完全无法理解,记得当年电影《风云》得了个国外的特技大奖,当时的获奖理由就是他们首创了让能量在人的身体里流动,外国人觉得太神奇了,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对于气的理解也更像是一种魔法,是天生而来。
而更加奇怪的是对于这种气的定义,只有男子可以使用,女的使用就会被称为女巫,是可耻的,一旦被发现还要被流放。
古代的中国虽然女子地位低下,但是绝对没有如此奇葩的待遇。
中国古代有巫婆,但是没有女巫
这一点其实也是让人看的时候想笑,导演对古代的中国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也不找个顾问帮帮忙。女巫这个词本来就是西方化的,亚洲大概也就日本人会用这个词。
在古代的中国有巫婆,但是和女巫的定义是具有很大的区别的。中国的巫婆是普通人,只是善于占卜之类的神秘学,所以才叫巫婆。西方的女巫则必须要会魔法,这种能力巫婆还真不会。
在古代的中国看到女巫,真的很跳戏,而且说花木兰如果用气,就是女巫,让人无语。
婚姻并不能为家族带来荣誉,只能带来利益
电影里说结婚是为家族带来荣誉,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觉得相当变扭。古代中国人民并没有西方人那么浪漫,那时候的女子找一户好人家,就是希望生活好一些,因为古中国男子赚钱,女子只能待字闺中。
而王侯将相家庭里的婚姻,则更多的是政治利益或者经济利益的交换。
当然像刘亦菲这种神仙姐姐级别的女子,颜值在那,应该不愁嫁。
无论哪一种都和家族荣誉无多大关系,只不过这个是儿童片改编的,情有可原,说是为了荣誉,体面一些,但是成人观众的观感则不佳。
对于战争规模的误解
也许导演看中世纪欧洲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看多了,误以为古代的中国也是那样”小打小闹”。
电影开场,柔然人十几个骑兵加上一个女巫就轻松攻陷一座城池,这简直就是荒谬。
古代的中国已经是人口大国,史书记载,花木兰应该是隋朝人,当时虽然没有现在的14亿人口那么夸张,但是也有5000万左右的人口,隋朝的常备军大概70万。就算边疆一座小城,也不是10几骑能解决问题的。
而且在大规模战争中,个人的战力其实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更看重的是统帅的兵法,也就是军事才能。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幕,敌我双方两军对垒,柔然的一小股兵力逃跑,甄子丹大哥命令左翼出阵去追,结果10个不到的骑兵居然就是左翼,我又笑了。
而且这不仅仅是人手少的问题,而是这么没脑地打仗,实属少见,傻子都能看出来有诈,而中国古代的军队特别注重兵法,穷寇莫追那么简单的道理不可能不知道。
对古代中国的军事防御机制不了解
中国的城池和宫殿的建造里都有很多的制高点,其实那就是侦察瞭望点。比如柔然要突袭一座城池,负责戒备的守军早就发现了,守不守得住两说,但是不可能傻傻的没反应。
而在最后的一幕更可笑,偌大的个皇宫,居然没几个人,柔然人轻轻松松就杀进去了。导演大概不知道古代中国的皇帝有多么的惜命,要一直冲到皇帝跟前,没有压倒性的军力,或者里应外合,几乎不可能。
没有搞清楚古画和真人的区别,日本元素乱入
花木兰去相亲的妆容被大家吐槽,但是公知马上就出来说在南北朝时代,古代女子就是这个妆容,而且有图为证。
确实有图为证,但是那是古画好吗,还是抽象画,谁能出示一张精细人像画才有说服力。古代人的审美也许和现代人不一样,但是依然不相信如此不一样,贴花黄是真的,但是有必要贴一脸吗?
在其他的影视作品里,其实也有那个年代的妆容,但是从来没有把人画得像日本艺妓,那个白得像纸人的粉底,你确定是古代中国的吗?
花木兰的那个妆真的是让人一言难尽,连媒婆也被画成那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样子。而且从电影里的美术审美,可以看到很多的混搭,有时候你会觉得是日本人误入。
最典型的当属甄子丹的那套盔甲,日式风格非常明显。
媒婆的社会地位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电影里的媒婆趾高气扬,一副德高望重的样子,这和中国古代的媒婆形象相比,简直就是两回事。
而且媒婆大部分情形下,只是一个办手续的。哪家向哪家提亲,根本就不需要她的同意。
对于社会结构的理解偏差极大
这应该还是对人口的理解不足导致的,导演可能不清楚古代的中国有这么多人口。
南北朝的城S范围划分,有州、郡、X、乡,然后才是村子。
然而到了电影里,国家之后就直接是村了,再然后就是家了。每次听到为了村子的荣耀这句话的时候,就不禁想笑。
皇帝妆容奇怪,单独出战就不可能
李连杰饰演的皇帝一出场的妆容也是让人醉了,这根本不是一个中国皇帝的打扮,历史上从未有过,看着和著名的所谓“黄祸”傅满洲倒是挺像的。
电影最后的一幕,皇帝英勇无比地带着几号人去迎战柔然人,简直太荒谬了。中国人太聪明了,皇帝一般不可能做这样的傻事。
有时候亲自领兵,其实也只是坐镇中军,保护他的人围得密密麻麻的。
这还是典型的西式思维和东方思维的区别,西方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而在东方,更讲究的是智慧。就那么点柔然人,在边疆打游击还好说,真的杀到皇城前,绝对人海战术就淹没了他们,哪里会轮到皇帝去应战。
客观评价《花木兰》
失望是肯定的,但是想声明五个基本点:
1、电影对于道具、环境上的偏差是可以容忍的,比如那座非常突兀的围楼,在外国人的眼中只要是中式的就没什么区别。如果让我们的电影工作者去拍一部中世纪的欧洲电影,估计也是漏洞百出,这个可以理解。
2、电影的故事内容,是为了还原当初那部动画,虽然略作改动,但是大差不差,它的初衷就不是拍一部真正的《花木兰》,虽然用了这个名字,其实是为了割一波韭菜,当年的娃娃长大了,看这部电影完全就是情怀,而且绝大部分是外国观众。
3、和刘亦菲的演技无关,和甄子丹、巩俐等等的演员也无关。这是一个好莱坞团队的创作,演员只能照着演,坦率地说,看完电影你就知道,谁来演都救不了场,只能在国外受欢迎。
4、没必要拉仇恨,什么丑化中国之类的帽子扣得太大了,人家拍电影就是想赚钱,丑化中国似乎完全没有动机。这就是认知问题,所以只想就事论事。
5、有人说电影有必要和历史一致吗,这是一个度的问题。其实也是让人担忧的问题。有些年轻的孩子一味地追星、追国外的文化,而对自己的文化和原则一点都不在乎。所以只能说,如果你就只是喜欢看这样的电影,也是可以的。
结语
总的来说,电影里对古代中国的认知偏差就有以上9点,也许还有更多的没有尽列,欢迎评论区一起聊聊。对于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映获得低分几乎是必然的,因为电影里呈现的古中国虚构太严重。
也正因为如此,并不建议家长带着孩子去看,以免造成认知错误。如果非得要看,最好先打个预防针,告诉他这并不是真实的古代中国,只是个动画片而已。电影播放的过程中,根据情况还得逐一解释,挺累的。
现在已经变成了4.9了,这部电影评分的走势,可能会越来越低,为何会如此说?
《花木兰》已经在国外上映,国内的上映时间定于2020年9月11日,但是从国外流传出来的片段来看,恐怕这部剧的的走势会越来越低了。
《花木兰》总投资14亿元,目前国内已买入,在日本已经撤档了,这次在国内上映,恐怕票房连成本都赚不回来。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 大家都知道,这部戏是由迪士尼出品,导演为妮基·卡罗。《花木兰》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作品中的深度和内涵,以及纵横的故事线索,外国人是很难理解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基本上不可能用特效和高成本制作弥补。
-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将成为《花木兰》的一大硬伤,在剧中,李连杰所饰演的皇帝形象造型活脱脱的就是另外一个傅满洲。《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发生于北魏时期,这个时候的皇帝形象,和东汉末年的皇帝形象差别不大,李连杰所饰演的皇帝形象,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有刻意模仿傅满洲,丑化之嫌。傅满洲为西方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东方黄种人的人物形象,是奸诈、邪恶、恐怖、阴险的化身,是西方人用来丑化东方人的,而且,并称之为“黄祸”。
- 刘亦菲所饰演的花木兰一角,也有被丑化的一面,两腮突出的红色,鲜艳的红唇,这不光和文学作品中的花木兰大相径庭,也和广大国民心中的花木兰背道而驰,仅凭这一个画面,就已经让国内观众反感了。
- 混乱的故事情节和线索,是这个剧最为失败的地方,从国外流传过来的影视片段来看,全片除了震撼的特效和逼真的场景值得一看以外,情节和线索的不连贯,演员的尬戏,已经成了最受人诟病的地方。
迪士尼的高调宣传,让人们对《花木兰》的期望值很高,可是看了之后,只能说,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
汇集刘亦菲、李连杰、甄子丹、巩俐等知名影星,期待值高是很正常的,但是并不是每一部大制作都能成为经典。
9月11日临近,《花木兰》也即将在国内与观众正式见面,你会去支持《花木兰》和刘亦菲吗?
如果要,前方高能,请做好思想准备!!!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对,敬请指正!假如您有其他高见,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这次翻拍的电影《花木兰》是由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妮基.卡罗执导,刘亦菲、甄子丹领衔主演,巩俐、李连杰特别出演,李戴、安柚鑫主演的真人版剧情电影 ,于2020年9月1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
看外国导演就知道不会太好了,并不是说导演导的不好,而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的历史国人都有争议,更何况外国人改编讲中国历史故事,能不能讲到点子上不好说,单看演员妆容就让人接受不了。
先说巩俐演的女巫,巩俐饰演的巫女造型太西方化,在影片中,巩俐的气场还是很强的,感觉比花木兰更有气场,恐怕这一点就让观众接受不了,影片中女巫都是强大的,但是在这部电影中看到,巩俐扮演的女巫是不堪一击的。
所以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简单直接,影片没有拍出中国文化的底蕴,太西方化,大概为迎合西方国家的"味口″吧!
至于李连杰饰演的皇帝,真的没认不出来,化妆技术实在太高了,唯一不好的是皇帝的装扮,过于国际化,没有我们国家帝王的感觉,看头上的帽子像道士帽,衣服的领子能折叠多层,又像道士服,没有皇上那种运筹帷幄的气度,让观众容易走神。
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还不错,完全抛开了神仙姐姐的偶像包袱,可惜剧情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铺张不到位,要不她可以演得更好。
花木兰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影片没有着重考虑花木兰替父从军的重点,只注重特效的电影引不起大家共鸣的。
电影的好坏评分只是数据分析,众口难调,至于好不好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花木兰,这是一部外国人心中的花木兰,毕竟耗资数额拍的外国大片,视觉上一定让观众叹为观止。
今天刚看完电影《花木兰》,说实话还是相当惊喜的。
这部电影一改好莱坞电影中对中国人的猥琐,刻板,负面的形象,整部电影全都是满满的正能量,从头至尾洋溢着这个美国剧组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赞美。
故事讲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为国效力,打败外敌的古老传说。弘扬了中国所特有的忠,勇,真,孝的传统美德,继承了迪士尼一贯的老幼闲宜的风格,影片三观极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莱坞拍摄的传统中国爱国主义影片。在当前的外部环境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整部电影结构简单,容易理解,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典型的好莱坞生产线上制作出来的电影,其赞美,夸奖,煽情,甚至吹捧的手法运用自然娴熟,不会给观众带来任何不适,这一点完全秒杀国内某些主旋律影片。
当然,网上也有很多对这部影片吹毛求疵差评,这很正常,电影嘛,众口难调。但是某些人因不满演职员的某些观点,而恶意抨击这部片子,这就是道德上的问题了。难道我们连美国人歌颂中国传统文化吗都不能容忍吗?
还有人指责外籍华裔演员有问题,这纯属是笑话,无知,鸡蛋里面挑骨头。连电影都是外国人拍的,请几个外国演员有什么问题?何况英语门槛也挡住了中国籍的很多演员,这总比几十年前蓝眼睛大鼻子的白人演员演“慈禧太后”强多了吧?也比周润发演的恶魔令人舒服多了吧?
在中美关系发生挫折的时期,有一部这样的影片,希望年轻人多多支持好莱坞,多多支持迪士尼,多多支持刘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