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开头结尾影评?
《绿皮书》以其独特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一个关于身份与歧视的古老命题,在1962年,美国白人至上运动在社会各界掀起了一股小高潮,这一年,一位黑人邮政员维克多·雨果·格林编写了一本小册子"Green Book",指引着黑人在旅途中的歧视免疫。
这本小册子不仅仅是一份旅游指南,更是一份救赎明确,小册子中的绿色象征着通畅的道路,也暗示着黑人在这个世界上迈向自由的决心,它像一盏指路明灯,为无数黑人提供了在这个偏见的世界里生存的指引,这个世界上,黑人像被困在迷宫中的旅人,需要这份小册子来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这部电影中,两位男主角唐和托尼的相遇,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人性深处的歧视与包容的较量,唐是黑人音乐家的化身,是艺术的化身,而托尼则是一个生活在夜总会舞池中的白人,他们的相识,打破了肤色带来的隔阂,展现了人性最纯粹的善意,在这个过程中,两位陌生人超越了种族的界限,找到了共同的人性底色。
电影最令人心痛的,并非是那个时代的种族歧视,更不是那些令人震撼的场景,当我们看到托尼将自己的司机身份换成黑人,假扮一名黑人艺人,这个行为背后折射出的不是歧视的深度,而是一个白人在与自己内心较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种族歧视的一次反思,更是对人性深处那份永恒善意的礼赞。
《绿皮书》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它只是一个关于种族的故事,而在于它展现了人性最深处的善意与宽容,在那个充满偏见的年代,一本小册子就能带来如此深刻的改变,今天它依然具有震撼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改变从不仅仅是外在的,而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