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真实的张翼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国时期真实的张翼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翼,字伯恭,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任尚书,封都亭侯。早年跟隨赵云出征,在汉中战役中击败曹军,以战功逐步提升。在征讨蛮夷刘胄中的表现,更为丞相诸葛亮嘉许。
他认为蜀汉国小力薄,应该自守,不宜大举北伐,因此与大将军姜维激烈争论。尽管如此,当姜维决定出兵后,他还是全力配合,在战争中是姜维的重要助手。
蜀汉亡,他隨姜维降魏钟会军,旋又助姜维暗中复国,事泄被乱兵所杀。
后人对张翼评价甚高。清道光二十九年在***塑蜀汉十四武将塑像,张翼位列第三,仅在赵云、孙乾之后,比姜维还高!
在三国演义里对张翼德的描述,张飞“字翼德”(167?~221年)涿郡X,(今河北涿州)人,生得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如巨雷,忌恶如仇,手使一杆丈八长矛,勇冠三军,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样,再加上诸葛亮夸张飞粗中有细的一句话,把张飞捧到了顶峰。
也可能是张飞本身长的太大众化脸太普通了,在正史里和“史记”里对他记载都不多。
以正史,“史记”三国演义综合起来让我们理一下真实的张飞。
一,根据种种迹象表明,张飞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从他使枪弄棒,能作画,又嗜酒如命就能看出来,如果不是富二代,那家穷人能养得起他,有那么多钱供他吃喝玩乐,参加各种培训班,掌握了那么多的实用技能,这与他的家庭出身就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从张飞能仰上俯下的势利眼看出,和他酒后打骂士兵上看,他是一个空降将军,不是一个从基层做起事的人,在上层人堆里混久了,不能体察下级苦衷,他对部下的冷漠无情,断送了自已的性命。
张翼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里记载的东西都不多,正史上最可以体现他能力的是刘胄之乱。
张翼刚去讨伐刘胄还没有成功就被召回,手下都认为他应该赶紧回去请罪。张翼却认为来代理的人还没有到,自己应该继续准备物资,给继任做准备,而不是先考虑个人得失。
直到代替他的马忠赶到,张翼才返回,马忠也正是靠了张翼囤积的物资才顺利击败刘胄。诸葛亮也认为张翼处置得当,很是赞赏。
后来张翼和姜维关于北伐的态度不一,张翼主张保境安民,这个孰对孰错,大家见仁见智吧。
三国里面张翼是个怎样的人?
1、张翼执法严明但不知变通,忠心耿耿但壮志难酬,才华突出却时运不济。
2、张翼(?-公元264年),字伯恭,益州犍为郡武阳X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后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初封关内侯,进爵都亭侯。蜀汉灭亡后,魏将钟会密谋造反,成都大乱,张翼亦为乱兵所杀。张翼是蜀汉第三任庲降都督,由于执法严厉,不得南夷欢心。在北伐上,张翼认为国小民疲,不应滥用武力,是蜀汉朝廷当时极少敢当朝和姜维争辩北伐问题的大臣。
3、历史评价:
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
陈寿:"邓芝坚贞简亮,临官忘家,张翼亢姜维之锐,宗预御孙权之严,咸有可称。"
常璩:"车骑怏怏,与国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