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平监制电影的特点?
韩三平监制电影的特点?
“首先,要让观众关注电影;其次,让观众坐下来看这部电影;再次,让观众聚精会神、心甘情愿看完这部电影。这个过程是不可逾越的。”韩三平说,有了演员阵容,电影质量不过关,观众也不会坚持看下去。只有电影本身是好看的、耐看的,观众才能够坐下来。
电影表现是电影主创团队想得比较多的问题。从欧美电影过往发展看,用电影来表现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真实人物的传记,是很常见的。其中一些电影也获得了很好的艺术和商业收获。在举了一些欧美成功影片为例后,韩三平发问:“中国如何把这样的电影作为一种类型,融入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中国电影大格局中?”紧接着自己的提问,韩三平点出了讲故事与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是以事件为中心而非以人物为中心的作品,创作中面临着人物形象众多、如何处理的难题。
电影涉及的工种多、工序多,成本高,只有让更多观众看,感受作品的魅力,才能收回投资、投入新的运作,才可能进入良性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你在有意义的时间节点,把有影响力和魅力的英雄形象竖立起来,产生潜移默化的感化和教育作用,才可能形成完整的、合乎规律的产业运作过程。”韩三平也强调,电影不是一般工业产品,它具备文化和艺术的属性,如果完全是为了赚钱去拍,最终是赚不到钱的。
发挥优势激情四溢投入创作
相比《建国大业》上映到创作《建党伟业》只有两年时间,拍完《建党伟业》后,《建军大业》有相对较长的创作过程。并且,在韩三平看来,《建军大业》是3部电影中最为适合拍摄电影的,因为它的题材具备战争、青春、动作等现成的类型特点。
韩三平具体解析了《建军大业》的两个特点。一是,与《建国大业》相比,《建军大业》中人物实际年龄都在二三十岁之间,这些人物刚好适合青年演员出演。二是,在动作方面,《建军大业》包括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井冈山会师等事件,冲突很尖锐、动作性很强、场面感很好。
邀请香港导演刘伟强是主创团队接受了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的建议。韩三平透露,于冬认为找香港导演拍,能把场面、动作拍得更好看,而刘伟强在拍动作片方面经验丰富。“请香港导演拍,不光是要保证动作戏出彩,还要让影片的整体结构,使你觉得和谐、浑然一体。”韩三平说,此前有了请陈可辛拍摄《中国合伙人》的成功经验,这次聘请刘伟强,也充分发挥香港导演的优势。
在这次合作中,拍什么由中国内地创作团队来负责,刘伟强主要解决怎么拍的问题。据韩三平介绍,刘伟强在研究了历史情况后非常感动,尤其是看到具有强烈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崇高理想的优秀共产党员,建立一支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军队,对刘伟强的冲击很大。
“当时人们创建人民军队时,面临的风险是牺牲。他们将自己和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身上充满励志精神,非常崇高。”韩三平表示,参加电影演出的青年演员受到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精神的强烈冲击,他在现场观看拍摄时,能感受到大家激情四溢拍摄电影的状态。
韩三平是何许人?为什么几乎每部国产片制作人中都有他?
韩三平,导演,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生于1953年10月,四川旺苍X人。出身于干部家庭的韩三平,曾经插过队当过知识青年,参军当过兵,毕业于四川DX中文系。 1977年进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先后任照明工、场记、副导演、艺术中心主任。1983年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班学习,毕业后回到峨嵋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副厂长。其间,与人合作导演了故事片《不沉的地平线》和《避难》等,并于1985年成功地主持操办了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颁奖大会,从此在电影界有一定的声望。 1991年,韩三平编、导了反映毛泽东1947年东渡黄河到1975年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女儿,这近30年的生活片断的故事片《毛泽东的故事》,影片从生活出发,用大量平凡的、普通的、日常的生活画面展示毛泽东活生生的鲜为人知的性格和亲情,力求用真实的态度来表现毛泽东做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为拍好这部影片,韩三平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沿着毛泽东从解放战争到60年代走过的足迹,体验生活,收集素材。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韩三平要求剧组全体人员以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地来创作该片。《毛泽东的故事》构思奇特,创作态度严谨,公映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 1994年,韩三平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他积极支持鼓励年轻人搞创作,以出品人身份组织、创作生产了100多部影片。涌现出了诸如故事片《孔繁森》、《赢家》、《民警故事》、《非常爱情》、《红西服》、《不见不散》、《春天的狂想》、《荆轲刺秦王》《张思德》等优秀作品。 1999年5月,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成立,韩三平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主抓集团制片环节,任务是让中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2007年,韩三平出任中影集团董事长。从《无极》、《投名状》到《赤壁》、《梅兰芳》,由韩三平领导的中影团队推出一系列高成本高回收的商业电影的运作,使得中国电影开始进入成熟的大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