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与金像奖有什么区别?
金马奖与金像奖有什么区别?
一个是香港的奖,一个是台湾的奖,主办的机构和部门都不同,而且目前香港金像奖表彰的电影主要针对和面向香港电影,而台湾金马奖则面向整个华语地区,只要是华语对白都可以,这就是主要区别。
金马奖、金像奖、金鸡奖分别是台湾、香港和大陆三大奖,也是中国电影最高三大奖。

创办于1962年,当年操办金马奖的时候,是为了促进台湾地区电影制作事业和表扬对华语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金马奖每年举办一届。采用的是报名参加方可评选,由十几个评委凭出得奖电影和电影人,评选方式与欧洲三大电影奖相似(戛纳电影、柏林电影、威尼斯电影),走的是小资路线,不与奥斯卡商业暴发户相同。

十年前第44届金马奖得主李安的《色戒》,该电影也是戛纳电影提名奖,前10年金马奖还是挺有影响力的,不仅仅出过《色戒》、还有《投名状》、周星驰的《功夫》都是最佳电影,最近几年已经颓废了,没有多少叫好又卖座的电影,有点偏向台湾小小名气电影和香港一些电影。没有多少大导演像之前那样期待得金马奖!

金像奖创立于1982年,每年由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组织与颁发,该奖曾经给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代做出很大贡献。一般于每年4月中旬在香港举行颁奖典礼,颁发21个奖项。与金鸡奖、金马奖由数十位专业评审组成的评审团,集中看片投票决定获奖者的评审制度不同,香港电影金像奖采取的是与奥斯卡金像奖类似的多轮、多人、多层面的电影评审制度,由香港电影导演会、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等13个金像奖属会会员组成的“金像奖选民”,和评选事务组推荐及邀请的电影业内人士和专业媒体工作者组成的“专业评审团”,经过两轮投票选出最终得奖者,是由电影人全面主导和参与的电影奖项。
金像奖获奖的电影更偏向于商业片,这样不奇怪,因为香港本来就是中国商业片的生产地,不管是80 90年代的《英雄本色》还是2000年后的《少林足球》《寒战》……都是商业片扎堆,这一点金像奖的口味还挺一致的,今年36届金像奖影帝给了林家栋,影后给了惠英红,同时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25日惠英红凭借《血观音》获得金马奖影后,一年两影后可谓是人生赢家!
顺便说一下金鸡奖,于1981年创办,因当年属中国农历鸡年,故取名中国电影金鸡奖,简称金鸡奖。从2005年开始改为两年一届,单年颁奖,今年的影帝给了《烈日灼心》主演邓超,范冰冰是影后。金鸡奖与华表奖、百花奖成为中国大陆三大奖。该奖算是中国大陆演员、导演、制片方、投资人最看中的电影奖,因为又是两年一度,争夺影帝也是最为激烈的,再加上大陆电影行业非常激烈,两年不知生产出多少电影。所以金鸡奖含金量非常高!
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是台湾地区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62年,当年主要是为了促进台湾地区电影制作事业和表扬对华语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
香港电影金像奖(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华电影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创立于1982年。金像奖评奖的过程更具有权威性。因为金像奖是采取电影专业协会的投票方式评奖,与奥斯卡奖类似。
而金马奖有两大问题:一是小评审团制度:金马奖是小评审团制度,就那么十几个人评委有资格评奖。不过这个问题还不够致命,因为戛纳也是采取小评审团制度。二是报名制:最要命的是,金马奖是报名制,也就是你只有报名才能参选。
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华语电影三大奖项。
就评奖的过程和权威性,的确金像奖更好些。因为金像奖是采取电影专业协会的投票方式评奖,与奥斯卡奖类似。而且,金像奖评选不大看参选者与金像奖委员会关系是否好,例如:杜琪峰年年都不鸟金像奖,但杜只要有好片就经常能获奖,这种客观中立的精神令人佩服。
不过金像奖不算覆盖全中国的奖,主要以奖励港片为主。
金马奖算是能覆盖全中国的奖,参选电影不拘是内地、香港、台湾的制作,但金马奖有两大问题:
1,金马奖是小评审团制度,就那么十几个人评委有资格评奖。不过这个问题还不够致命,因为戛纳也是采取小评审团制度。
2,最要命的是,金马奖是报名制,也就是你只有报名才能参选。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金马奖有一些好电影并没有参选,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报名。这和金像奖不同,你只要是过去一年上映的电影,就自动可以参选。
不过,金马奖也有自己的特色,相比金像奖更侧重艺术电影。
如果进行类比,金像奖就是奥斯卡奖,金马奖就是戛纳金棕榈奖,金鸡奖就是......金鸡奖
香港金像奖的评奖规则是什么?
1996年(第十五届),金像奖制定了新的评奖规则: 提名奖(第一轮投票)中的最佳影片奖由所有电影从业人员投票选出,其他专业奖项由各电影专业团体分别选出,身兼数职的电影制作人员可利用多重身份投票,但最佳影片奖只能投一次票;第二轮投票确定最终获奖的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