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奥斯卡获奖名单?
1994奥斯卡获奖名单?
《健听女孩》无悬念斩获最佳影片,简·坎皮恩凭借《犬之力》拿下最佳导演奖,杰西卡·查斯坦摘得最佳女主角奖,威尔·史密斯拿下最佳男主角奖,日本影片《驾驶我的车》夺得最佳国际影片,《沙丘》凭6项技术类大奖成获奖最多影片。
你个人认为94年的两部电影《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相比,哪部更值得奥斯卡奖?
我认为《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这两部影片共同获得奥斯卡奖。这两部电影不应该在同一年上映,它们都是最优秀的电影,不分伯仲共同拿奖不会有人不同意的。
《阿甘正传》
阿甘是一位智商比较低的人,但是他有一位好妈妈,他妈妈教育他遇见什么事都不要后退继续往前走。也许是因为他只有孩子的智商,所以他一直记着妈妈的话,他每做一件事他一直坚持在完成之前他从未放弃过。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他对待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全心全意,他的前女友被人甩了之后,阿甘没有嫌弃她还是像以前一样爱她照顾她。生活就像巧克力,在你吃之前不知道是苦还是甜。

肖申克的救赎
主人公安迪被冤枉入狱,这座监狱很独特监狱里的所有人只有一个人是真正的有罪的,其他人都是冤枉的。而这个真正的罪犯就是摩根弗里曼扮演的那位,他也是主人公安迪的好朋友。安迪为了逃出监狱坚持不懈的挖墙体最终挖通。这部电影表达了安迪为了自由的不断的反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安迪把握时机的能力,他利用狱长的假资料使自己重获新生,而且获得一笔财富。

这个问题让人很矛盾,因为两部作品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既顺应了时代,也鼓舞了人心,真要比个高下,那我选择后者!

从反面来说,阿甘正传是活在了最合适的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美国的快速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感情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发展的高歌猛进,社会矛盾也凸显严重,美国人们在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阿甘身上的美国精神!所以,当你看到一个智商只有70多的人,对待生活像吃巧克力一样既苦涩又甜蜜,联想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浮浮沉沉,是否有了共鸣?
肖申克的救赎不一样,它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自由,是人生的追求。从监狱出发,揭露黑暗的一面,进而引出对人生的思考。而在那个年代,自由已经是每个人基本的权利,已经没有了内战时的恐惧,人们更需要的是阿甘,不是安迪。
但我喜欢后者,因为它以平淡的手法讲述了安迪对希望的追求,哪怕是挖隧道二十多年,也从没有放弃hope,在黑暗与光明中转换,始终保持本心。正应了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正需要这样的精神,心向光明,永不放弃!
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唱完“少林功夫好”之后,被观众用行动表达“喜爱”之情。周星驰在躲避时,说出了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创作是很主观的”。实际上欣赏也是。
看到很多人争论过《肖申克的救赎》与《阿甘正传》谁更应该获得最佳影片。实际上没有必要。两部都是很优秀的影片。而奥斯卡只是代表学院评委的艺术倾向。能获得提名就是赢家。
我们要注意到,奥斯卡在颁奖时说的不是谁会赢(Win),而是没有输赢性质的goes to。这也能看出奥斯卡评委们的想法:能入围的都是优秀的。而获奖的是更符合我们品味的。
虽然《阿甘正传》获得奥斯卡,但《肖申克的救赎》imdb上长年排在第一位。这就足够了。《阿甘正传》是当年的奥斯卡之王,而《肖申克的救赎》又何尝不是平民票选出来的王者呢?
或许有些遗憾,但这也说明94年确实是“上帝最想看电影”的一年。有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出现,对于影迷来说,是幸福的。
不要把优秀的电影当成小鲜肉,容不得别人说一句不好,或者拼命贬低其他。这是对优秀电影的侮辱。
还记得最近一次所谓争议是在《本杰明巴顿》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之间。《贫民窟百万富翁》获得最佳影片之后,国内有的人愤愤不平地说:再过20年,人们只会记得《本杰明巴顿》,不会记得《贫民窟百万富翁》。我记得呢。因为我学到了,百元美刀上印的是富兰克林。
94年应该可以说是奥斯卡电影史上最辉煌的一年,如今似乎再也没有那一年的佳作能有94年的多,很巧小编出生于94年,这两部电影也是当年具有争议的两部电影,一那么为何《肖申克的救赎》就这样完败了呢?我想有两方面一是正负能量,而是时代背景。
正负能量
首先电影《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绝对是一个奇迹,阿甘从小智力低下,身体也不健全,但在母亲的陪伴成长下,对生活一直积极向上,就是这样一个坚持不懈的小伙子,最终战胜困难,跑过田野、泥潭、球场,成为了万人瞩目的焦点。
这是一个多么正能量的故事呀,阿甘被塑造为一个集美德、诚实、守信、勇敢于一身的男人,不管人生遇到什么困难,就是一个字“冲”。
相反我们再来看《肖申克的救赎》,一个银行家被人诬陷谋害自己的妻子。关押在一个黑暗堕落的监狱之中,不但这警察的谩骂、棒打,而且还承受着监狱当中基佬的“爆菊”之痛,幸好在监狱当中结识了善良的瑞德,通过瑞德赠予的小凿子挖掘出一条隧道,最终获得人生自由。
影片结局虽然是完美,给予人新的希望,但电影大部分时间都呈现出来监狱黑暗、美国司法**、狱中的肮脏交易、人性的堕落等等,负面呈现远远大于正面影响。
我们再来浏览下94年的奥斯卡奖项吧!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 最佳男演员提名:摩根·弗里曼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肖申克的救赎》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弗兰克·达拉伯恩特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 最佳摄影提名: Roger Deakins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 最佳剪辑提名: Richard Francis-Bruce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音响提名:《肖申克的救赎》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 最佳电影音乐提名:Thomas Newman 现在看一下获奖的名单:
最佳男主角:汤姆·汉克斯《阿甘正传》
最佳影片:《阿甘正传》
最佳改编剧本:埃里克·鲁里《阿甘正传》
最佳摄影:约翰·托尔《秋日传奇》
最佳剪辑:阿瑟·施米特《阿甘正传》
最佳音响:格雷格·兰达克,史蒂夫·马斯洛,勃博·比默和戴维·R·B·麦克伦《生死时速》
最佳配乐:汉斯·齐默《狮子王》 此外当年的提名获奖的电影还有:
最佳原著剧本:昆廷·塔兰蒂诺,罗杰·阿瓦利《低俗小说》
时代背景
看完这些表达了什么,太疯狂了,每一部都是经典。90年代正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也是科技高速发展时期,经济达到了有史以来巅峰时刻,可以说是美国的黄金十年。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国人当然是希望社会朝向美好的一面发张,没有人想看到社会的黑暗,这对当时社会发展也是极为不利,我想奥斯卡评委也很明白这点,显然《阿甘正传》正符合当下社会的品味。
当《肖申克的救赎》遇到《阿甘正传》时,美国的自由向上的阳光胜利了,当然就觉得《阿甘正传》更值得获奖了,但我想说的是社会黑暗一直存在,请直视面对。
最后用电影中的名言结尾:
《阿甘正传》:人生就象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肖申克的救赎》:要么你就好好活着,要么你就赶快去死。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谢邀。这两部电影都是我非常喜爱的电影。每一个奋斗过或者奋斗着的人,都应该能从中汲取奋斗和进步的灵魂力量。
为了回答你这个问题,我还是准备了一些时间。坦白说,你这个问题令人难以作答。比如问一个小朋友,你是要爸爸还是妈妈,这样的问题其实不太合适,因为两个答案同样令人难以割舍。
但非要在两个之间挑出一个来的话——当然绝不是优中选优,因为两者各擅其锋——那么我还是有一点点倾向于选择《阿甘正传》。因为阿甘正传讲了一个“道”,而《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术”。
我们大家都看过《射雕英雄传》,里面的主人公郭靖是一个忠厚、老实、反应笨拙甚至在练武方面有点智商不足的人。但是最终郭靖成为了一等一的高手,到后期《神雕侠侣》时成了至刚至柔的大家。为什么不是聪明伶俐的杨康,不是风流倜傥的欧阳克,不是聪明绝顶的黄蓉,而是郭靖这样一个笨蛋?
因为郭靖就是一个本性忠厚之人,是一个秉持“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情怀的忠贞志士。本性忠厚,就不会浅尝辄止、见异思迁;本性忠贞,就会不惜个人苦痛甚至牺牲而为了宏大的目标不懈努力。这样的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得道”。
《阿甘正传》讲的也是这样一个故事。从来不害人、老实忠厚甚至经常被人欺负的阿甘,虽然弱智低能,虽然被暗恋的女友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但他灵魂深处仍然坚信着人类正确的、向上的某种信念,这种信念来自他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教诲。他虽然没有郭靖那样救国救民的伟大情怀,但是正如古人所说“大拙若巧,大巧不工”,他能瞄着一个目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而且甘之若饴习之若素以至于成了生命中的习惯,所以最终能获得出常人一生甚至几生也干不出的成就。
这样的人,也是“得了道”。
从《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经典电影来看,同样反映了一个人如何锁定目标持续发力最终洞穿命运的道理。具体内容我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我在“你觉得《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被过誉了吗?”中的回答。但苛刻点说,从电影的叙事结构来看,《肖申克的救赎》这不电影的线索单一、目的性强,整个故事是围绕如何越狱这个事件而展开的。即使最终越狱得以成功,但也只是在战术层面成功解决了这一个问题,而不像阿甘那样在战略层面解决了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阿甘正传》讲的是道,讲的是战略;而《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术,讲的是战术。当然,“术”的叠加即为“道”,“道”的幻化就是“术”,二者本来“是一不是二”。所以我说着两部电影本质上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非要区分层次,那么仅仅有这么一点点分别,可以勉强做个分野罢了。
这个问题实在不好驾驭,不对之处还请各位答友多多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