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吃喝玩乐二十四道拐是怎么修建的?

二十四道拐是怎么修建的?

wolekan 05-10 5次浏览 0条评论

这条著名的公路——二十四道拐,它的诞生可追溯至民国二四年(1935年),在此之前的故事鲜为人知,明清时期的寺宇石刻,在筑路之初被毁损,这对后来的修建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贾善祥受命于省主席周西成及贵州公路局局长马怀冲进行踏勘,到了民国二四年(1935年),工程师周岳生再次领队,进行详细的勘测设计,同年,由西南公路局局长曾养甫督工动工,历时一年的辛勤努力,最终在1936年完成了建设,这条公路成为黔滇公路的必经之路。

在二战期间,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便落在了二十四道拐的肩上,滇缅公路上的物资运往昆明后,必须经过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线才能抵达前线和重庆,这让二十四道拐成为了中缅印战区交通的大动脉,日本军机多次对这条公路进行轰炸,企图截断交通要道。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军开始更加重视这条公路的维护和运输工作,1942年,美国工兵营进驻贵州晴隆进行修筑工作,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他们用美国制造的水泥砌筑挡墙,对二十四道拐进行了维修和加固,美军工兵的辛勤付出,确保了运输的畅通无阻,他们一直驻守到日军无条件投降后一个多月才撤离。

1945年,当第一批由美军驾驶的车队通过中印公路抵达重庆时,蒋介石发表讲话,将滇黔公路重新命名为“史迪威公路”,自此,睛隆二十四道拐随着史迪威公路的名字载入了历史。

现今的二十四道拐公路全长约4公里,有效路面宽约6米,从山脚的第一道拐到山顶的第二十四道拐,直线距离虽只有约350米,但垂直高度达到约250米,这样的设计既考验着驾驶者的技术,也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虽然现在只有少量车辆通行,但它依然由县公路局养护,保持通车状态。

为了缓解纵坡的坡度,1954年,贵州省公路局在二十四道拐附近的坡面上设计修建了一条新的沥青路,这条路与二十四道拐的下山路口相衔接,成为了国道320线的主要通车道。

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不仅是一段交通要道,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西南1公里处,依山而建,工程艰险,尽管山势陡峭、弯道频繁,但其设计之精巧、匠心独具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蚀,上下堡坎、挡土墙等结构依然保持完好,见证了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二十四道拐
华为手机文件后缀名? 电锯惊魂讲的是什么?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