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德宗修建的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闭眼流泪”,真相如何?
唐朝唐德宗修建的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闭眼流泪”,真相如何?
近年来关于乐山大佛“闭眼流泪”的报道并不少见,这也为这尊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面纱。乐山大佛并不是唐德宗修建的,他是从唐玄宗时期就开始修建,此后历经90余年的时间,到了唐德宗时期才修建完工。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S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的交汇处,此处水势情况复杂,唐朝时期经常发生沉船事故。乐山大佛修建的初衷并不是当作旅游景点,而正是为了避免沉船事故的发生。当时的人认为在这三江交汇处修建一尊大佛,可以镇住江水,避免沉船事故发生。
古人有这样的观念是跟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关的,当时的人普遍比较迷信,因此会有这样的想法。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大佛能镇水这样的说法很多人未必会相信。不过,巧合的是自从大佛落成后,这个地方就再也没有发生沉船事件了。因此很多人更加相信是大佛显灵啦。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一点,乐山大佛外形看起来是一般的佛,但实际上是一尊弥勒佛。我们现在看到的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形象是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的。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位名为契此的布袋和尚,被世人认为是弥勒佛转世。这位布袋和尚正是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形象,在布袋和尚圆寂后,人们就以他的形象作为弥勒佛的形象。而在五代十国之前,包括唐代在内,弥勒佛还是古佛的形象。
乐山大佛只是一尊弥勒佛的石像,那么为何会多次出现“闭眼流泪”的现象呢?
佛像并不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他自然是不会闭眼流泪的。但是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乐山大佛至少在1962年,1963年以及1976年等年份出现了所谓的“闭眼流泪”现象。这个问题曾经也引起了当代科学家们的兴趣。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乐山大佛闭眼流泪的谜底终于被揭开了。
原来唐朝在建造这尊乐山大佛的时候,为了防止雨水对佛像的损坏,曾经在大佛的眼耳中设计了一套排水系统。所谓的大佛流泪,其实就是佛像在排水而已。
而大佛闭眼现象的原因则要从当地的环境变化说起。近代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都遭到了破坏。乐山大佛所在的地区情况也不例外。工业废气被排到大气中,最终导致形成酸雨。酸雨不仅会使土壤酸化,而且还会腐蚀建筑物和雕像表面的水泥涂料等物质。
乐山大佛的黑眼珠是用黑色涂料涂成的,这种黑色涂料在遇到双鱼的时候会被腐蚀溶解掉,所以大佛看起来就像是闭着眼睛的。这就是乐山大佛闭眼的真正原因。
四川乐山S南岷江东岸凌云寺的乐山大佛在唐朝开元元年动工,根据明代记载,是海通和尚发起的,期间就有断过几次动工,耗时90年才把它建成。关于这尊大佛有不少的传说,最近的就有佛光和闭眼流泪。
根据记载了乐山大佛共生两次闭眼流泪事件,很多人都感觉到非常讶异,一座雕像为什么会闭眼?有人说是乐山大佛心怀天下,不忍看见人世间的悲剧,并默默流下悲悯的眼泪。有科学家用自然科学得出来的研究结果说,大佛的眼睛是被酸雨腐蚀,才会得出一番佛泪事件。
在1962年的时候,我国遭受了百年难遇的连续三年天灾,众生皆苦,数以万计的生灵涂炭,饿死无数百姓。佛不忍看人间悲剧,留下悲悯之泪。在1976年的乐山大佛再度闭眼流泪,这一年唐山也发生大地震,死伤数十万人,乐山大佛怨天不公。
有人说这是巧合,有人说这是佛佑众生。但每一乐山大佛流泪的时候,都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我佛慈悲,心怀众生。
记得小时候,从当时最喜爱的读物《少年报》上,首次看到关于乐山大佛的报道,从那时起就对我们国家这座世界第一大佛有了深深的想往。前几年,有幸到四川,来到大佛脚下,亲眼赡仰了大佛的巍峨法相,看到大佛宝相庄严,巍巍矗立,群山环绕,绿树掩映,江水悠悠,徐徐流过,更是对大佛,同时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瞻仰途中,导游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了大佛的建造过程,并历数了大佛的种种神秘之处,包括大佛几次不忍视人间罹苦而或闭目,或流泪,及人间祥瑞之时而佛光闪耀,同时他也向我们说明了科技工作者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即颜料脱落、酸性腐蚀、视觉错位,等等。虽然我也理解这些解释,但我更愿意相信的是,大佛真的有灵,并在冥冥之中观察和护佑着他的子民。
因为如果佛祖真的有灵,并在不断主持着公义和天道,那么,我们的心中就会更加安宁,并在纷纷扰扰、嘈杂喧嚣的尘世中,为自己再找到一块精神上的乐土!
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佛像。它位于四川S乐山S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修建于唐朝初期,历时90年,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乐山大佛是谁俢建的呢?
相传,唐朝有个叫海通的高僧,他博学多才,常常救百姓于危难。他听说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交汇处的凌云山下,那里波浪滔天水势凶猛,时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情。
于是,他就决定亲自去查看一下。这一天,他来到凌云山脚,正好看见一个汉子躺在水边一动不动。海通和尚急忙上前,把汉子背到岸上,过了好一阵,汉子才慢慢醒来。
原来,那汉子是个石匠,他眼见许多船工兄弟在此送了性命,心里实在不忍,便想在石壁上凿一路篙眼,让来往的船工们将竹篙插在篙眼中,就可以撑住木船从而避免惨剧。谁知他刚打了几下,一个恶浪扑来,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石匠的行动感动了海通,第二天,他叫上石匠登上凌云山察看,此时正好有一船只顺江而下。突然,水中猛地转出了一个怪物,掀起一股黑浪,瞬间就吞没了船只。
海通一迭连声地口念“阿弥陀佛”,并说道:”不如在这山岩上凿一尊弥勒大佛,既能收妖镇怪,又能减弱水势,保护行船。”石匠听了连连点头。于是石匠就在凌云山上打了个石洞,让海通和尚在洞内居住下来。
为了筹建大佛,海通和尚就翻山越岭到江淮一带,他一边化缘一边物色能工巧匠。经过了 整整三年的准备后,在开元六年他便开始动工。
谁知当地有个爱财如命的刺史,他听说海通和尚化缘得到了许多银子,就带着一群衙役来到凌云山上强逼海通交出来。
海通和尚却淡淡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就是,我可以把自己的眼睛送给你,但是佛祖的钱财你却休想拿去。
贪官看威逼不成就来明抢,于是海通和尚便挖出了双目交于他,贪官看见海通剜下双目后依然毫不动容的神色,早已吓得目瞪口呆,只得灰溜溜地离去。
海通虽然失掉了双眼,但他对修建大佛的意志毫不动摇,常常拄着拐杖,由小沙弥扶着,来到工地, 陪伴石匠们干活。
后来乐山大佛建成,据说从此路过此处的船只再也没有出过事,这也引得历朝历代的人们争相朝拜。
去乐山旅游过的朋友们也应该有印象,乐山大佛一直静静地“睁着”双眼,微笑着望向山脚下的众人。
在一些特殊的年份,乐山大佛却也会“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962年,在人们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百年不遇的灾情突如其来地席卷全国,乐山的灾情也不容乐观。那时候大多家庭都很贫寒,那些在灾害中去世的人,他们的亲人只能拿个席子一卷,扔进江中。
这时候就有人发现坐落在三江下游的乐山大佛,居然在一夜之间默默地闭上了双眼,并且流下了泪水!
第二年灾情更加严重,此时也许连佛像都不忍目睹这人间惨状,所以再一次默默垂泪。
1976年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大佛似乎也感应到了一样,第三次出现了闭眼流泪的现象!
到了2001年时,我国发生了几件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情:中国成功加入WTO、北京奥运会申奥成功。
此时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大佛头闪佛光重新睁开了双眼,慈悲地看着众生。
一个石雕佛像却有闭眼的动作,真相是什么?
有人说是风化,但有人持不同意见说,如果是风化,那么最开始风化的部位应该是凸出的鼻子、嘴巴,而不应该是眼睛。于是对大佛的“闭眼”现象一时众说纷纭,同是也有了各种猜测,但大家相对认同的观点是:大佛具有佛性,能与人类共情。
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也是基于大佛的几次闭眼都是和灾情有关,而大佛又重新再现光彩,又是和喜事相联。
随着科技的进步,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后,终于解开了大佛“闭眼”之谜。
乐山大佛之所以频繁闭眼睁眼都是因为酸雨的缘故!
原来由于乐山当地处于多雨地带,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较高。一旦空气中的酸度过高,就会产生酸雨。
那么酸雨降落到大佛身上之后就会对其进行腐蚀,当乐山大佛的眼睛被破坏后,黑色眼珠材料因被破坏就会发生材料脱落,导致眼帘部分发黑,所以人们远远看去就像是大佛闭住了双眼一样。
但实际上,大佛的眼睛结构还在,仅仅是缺少了黑色材料。所以下一次,当人们对乐山大佛进行修缮时,工人们就会使用黑色材料填充到大佛的眼珠上,然后人们远远看去就像大佛“睁开了双眼”一样。
当地组织知道这个情况后,也就对空气质量进行了全方位的提高,于是“大佛闭眼”这种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所谓闭眼流泪,慈悲众生的说法完全是牵强附会,真相是“酸雨+排水”的影响。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S乐山S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它是一尊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是全国著名的佛教造像和旅游景点。
这尊佛像最早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坐落位置正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势非常凶猛,常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当时的海通禅师为减少悲剧发生,便建议在此修建乐山大佛,保佑芸芸众生安全。后经几代人奋斗,一直到唐德宗贞元19年(803年),历时90年,耗费极大人力物力,方才修建完成。
据说佛像修成后,这里再未发生过沉船事故(真实性有待商榷),很多人亲眼看到乐山大佛曾多次闭眼流泪,这引发了人们猜测:难道是佛像显灵吗?
其实这没什么神秘的,让佛像闭眼的原因是酸雨,让佛像流泪的原因是排水。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盆地,环境封闭,近代以来由于空气污染,环境恶化,酸雨现象频发,侵蚀了佛像的面部,导致佛像眼睑变黑,多处表皮脱落,造成了佛像闭眼的视觉假象。
至于“流泪”就更简单了,佛像在设计建造时,充分考虑到了排水因素,佛像的眼睛处实际上有隐藏的排水出口,雨水从眼睛处排出,便造成了佛像流泪的的视觉效果。一千多年下来,雨水冲刷在佛像面部留下一道道痕迹,即便天不下雨,看起来也有道道泪痕的效果。
有关部门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彻底清洗,但酸雨腐蚀和雨水冲刷的痕迹是无法消除的,这就给好事者留下了编造佛像“闭眼流泪,慈悲众生”的想象空间。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先说一下民间津津乐道的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详情,最近的一次是建国后,那是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大概是六二年,由于四川遇上了百年难遇的三年连天的自然灾害,被饿死的老百姓数十万计,在乐山大佛前的三江汇水面上漂浮了很多难民的尸体,乐山大佛实在不忍看到这人间惨剧,在那一天他痛苦的闭上眼睛,默然泪零。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这都是人间牵强附会的段子而已,咱们先看一张有关于乐山大佛最早的老照片吧,这是1909年6月一个来自于法国的旅行家谢阁兰拍摄的,此时的乐山大佛不但眼睛闭上了,而且五官也风化的十分模糊了,当时清政府正在对大佛进行修缮。然而还没等大佛修缮好,清政府已经在1911年的枪声中倒台了。
这张照片是民国修缮后的样子了,和现在的样貌有所差别,大佛的脸上就有人们所说的泪痕,其实造成这样因素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笔者实地探访过这里,据当地人讲最早以前大佛头部这里是有木制的顶子的,可以给遮风挡雨,但是随着改朝换代的动乱无人管理修缮,很早就已经腐烂掉了,大佛整个就暴露在外,这样每次下雨大佛的面部总会被大雨冲刷,时间长了就被风化了。看起来也有道道泪痕的效果。而且乐山大佛所在的山体,经笔者实际考察石质相对较软,容易被侵蚀,所以一旦长时间不加以修缮,佛像的五官就被风化模糊,从而造成佛像闭眼的视觉假象。
(此图为1968年大佛修缮后老照片)
下面在发几张笔者于2017年拍摄的大佛,以馈各位朋友。
(谢谢观看)
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闭眼流泪是真的吗?鄙人也想知道耶!鄙人四川人没有听说过,今天有幸听说啦!。大自然总是那么的神奇。鬼斧神工的巧匠总是别出心裁。
乐山大佛什么流泪?什么闭眼?已鄙人说,都是没有对文物古迹进行有力度的保护,造成的结果。是后人对先祖对我国历史古迹的一种践踏行为。马虽有失蹄,人有旦夕祸福,万事需要尽心尽力,维护与保护。祖先留下来的历史遗迹文明,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国人,携手并肩的去保护它爱护它,只有这样,像乐山大佛一样的历史古迹,才能长存于世,留于后世。共享赞仰祖先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发展与文明及文化进程。
乐山大佛
即凌云寺、唐佛寺、大佛寺。位于今四川S乐山S南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鸾峰上。创建于初唐。寺旁有唐刻弥勒大佛坐像,即乐山大佛,故又名大佛寺。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赤脚上可围坐百余人。开凿于唐朝开元元年公元七百一十三年,唐朝贞元十九年公元八百零三年竣工。耗时长达九十余年。技艺高超,工程浩大,防洪排水系统完善,为我国历史中现存最大的完整摩崖造像。周围山道,遍布石龛造像,多属盛唐作品。寺右侧有灵宝峰,唐建密檐砖塔一座,十三层,高36米,仿长安小雁塔造型。寺左江中一孤峰,名乌尤山,唐建正觉寺,宋改名乌尤寺。今大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寺
乐山S东凌云山栖鸾峰侧,与大佛相邻。《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南诏骠信酋龙入寇,“陷犍为,纵兵焚掠陵、荣二州之境。后数日,蛮军大集中凌云寺,与嘉州对岸”,即此。创建于唐代,后废。今寺为明清所建,有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东坡亭、竞秀亭等。建筑雄伟,布局严谨,风景秀丽。有“天下山水之胜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嘉之山水在凌云”之誉。是古今游览胜地。苏轼诗云:“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岩壁刻有“苏东坡载酒时游处”题字,清晰可见。其上有建国后修复的苏东坡(苏轼)载酒亭。凌云寺右侧有灵宝塔,与嘉州城隔河
大清1898年的乐山大佛↓来源:1902年伦敦出版的《The land of the blue gown》。图源来自禅的行素 - 微博
中华民国1914年时期的乐山大佛↓
中华民国1925年时期的乐山大佛↓
中华人民共和国1962年时期的乐山大佛↓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时期的乐山大佛↓
维护后的乐山大佛
“2001年12月6日,乐山大佛头部、面部、肩部和双手双脚等大规模修缮,并对大佛体表进行全面维护。来源四川日报微信客户端”↓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S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千米,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
大佛像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一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佛之大很惊人,更为神奇的是,大佛会出现不同的表情。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灵异事件。
只是因为大佛露天在外,长年累月经风吹日晒,雨水侵蚀,所以黑色眼珠逐渐掉色,而上眼睑部分因为灰尘等沉积物堆积,看着颜色稍重,因此远远看去就是像闭上眼睛了一样。
而大佛流泪的现象就更容易解释了,就是因为下雨,雨水一道道从上往下,留下深色的水印,所以就像大佛慈悲落泪一般。
上图是外国一个游客,在大清末年的1909年拍摄的,应该说是乐山大佛为数不多的比较早的照片了,从图片可知,那时候的乐山大佛因为年久失修,已经面部轮廓模糊了。咱们现在看到的乐山大佛,其实是修复过很多次之后的了。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乐山大佛,位于今四川S乐山S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临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建在凌云山山岩上。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高71米,是当今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开凿于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完功于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是怎么建成的?
古代乐山地区的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凌云山麓,因水势凶猛,经常让航行至此的船只颠覆,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这样的惨剧在凌云山麓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发生着,乐山的百姓和经过的船客,都只能是往水兴叹,无可奈何。
唐玄宗开元年间,一位法号叫海通的和尚来到凌云山上修行,见此惨剧,于心不忍,于是决意在凌云山山岩上临江凿出一座彼时世间最大的弥勒佛像,让他日日夜夜、万世千载地面对浩浩三江,安澜镇涛,护佑苍生。
当海通和尚要建大佛的消息在全国传开后,尤其是乐山附近的百姓,他们都为之沸腾了!在他们的心里,只要这座大佛建成,浩浩三江将彻底平静,他们就可以安心地在三江上来往通行和贸易。因此,为了建成这座乐山大佛,与三江息息相关的百姓们是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希望尽快地将这座大佛修好。
为了建成这座大佛,海通和尚是耗尽心力,他一衣一钵,足行千里,八方募化,历经艰辛,终于筹够了大佛开工的资金。然后,满载而归的海通和尚回到乐山,正式开始大佛的营建工作。要开建大佛的消息传开后,附近的能干巧匠是纷至沓来,到了开工那一天,凌云山是千锤击石,喊声震天,远到数十里都能听到。
就这样,春去冬来,日复一年,乐山大佛的轮廓是越来越清晰,而不知是巧合,还是真是大佛的原因,浩浩三江随着大佛的日趋成型变得越来越平静,发生在三江交汇处的沉船事件也越变越少。
但是,就在大佛建造工作依计划如期进行之时,一个变数,却差点让大佛的建造险些夭折。当时,因四方富商不断的援助,海通和尚手上的金钱是与日俱增,已是积累到了让人见了就眼红的地步。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时嘉州郡守就对这笔财富有了觊觎之心,为了得到这笔财富,他就带着属下威胁海通,让他交出这笔财富。
面对嘉州郡守的威胁,海通是丝毫不惧,他斩钉截铁的对这位郡守说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贪财的郡守,他自然是不信海通真敢挖出自己的眼珠,他恼羞成怒地对海通说道“那你就挖出来看看”。面对嘉州郡守的无耻面目,海通和尚正气凛然地端起一只铜盘,是毫不犹豫的剜出自己的一只眼珠放在上面,然后举到嘉州郡守面前。这位贪财的郡守看到此情此景,是大惊失色,吓得失魂落魄,带着随从是慌忙的逃下山去。
为完成大佛的营建,海通和尚居然自挖眼珠,此等大义凛然之举,是大大地激励了参与修建大佛工作的工匠们,他们有感海通的浩然正气,是不由自主的加快了手中的工作,在他们的加快下,大佛的修建进度也是日益加快。可是,大佛的修建虽说是越来越快,但海通却没有等到那天,还没等大佛修建完成,海通就圆寂了。
海通死后,因没有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在支撑,所以大佛的修建工程是一度停而又建,建而又停。海通圆寂后,大佛一度停修了数年的时间,直到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章仇兼琼迁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他的支持下,大佛的修建工作才再次重启,此时由海通徒弟总揽大佛的修建工作,之后朝廷也下令赐麻盐税款,助大佛修建。
在朝廷的支持下,大佛修建工程进展迅速。可是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之时,却因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又再一次中断,而这次中断一停就停了四十年,直到唐德宗贞元年间,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支持下,大佛修建工程才又再次重启。最终,乐山大佛经三代工匠的努力,至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前后历经90年终完工。
•乐山大佛真叫“乐山大佛”?
实际上乐山大佛并不叫乐山大佛,这个称呼只是民间的俗称,并非是官方的名字。事实上,根据后来考古学家的考证,这座被称为“乐山大佛”的弥勒佛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1989年,考古学家在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时,意外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从这个石碑可知,这座大佛的真实名称就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乐山大佛为什么是弥勒佛?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乐山大佛是弥勒佛?而不是如来佛、观音等其他佛像呢?之所以会是弥勒佛,是因为在佛经中,弥勒佛是带来和平的佛,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海通和尚希望依靠佛像来镇住浩浩三江,平息水患的要求是一致的。
•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为什么会流泪?
至今日,乐山大佛曾发生三次“闭眼流泪”事件,分别是在1962年、1963年、1976年。而在这三年,中国恰好都分别发生了几件大变故,所以这也为大佛闭眼事件蒙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1962年,中国发生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饥荒,饿死人无数,岷江河上每天都漂浮着数不尽的尸体。而大佛坐落在三江汇聚处,所以每天都有成群的尸体顺江而下漂过大佛,或许是大佛不忍见此惨景,一夜之间突然闭眼流泪。1963年,一场持续十年的运动即将开启,或许是预见了此后十年所发生的事情,大佛再次闭眼流泪。1976年,毛、朱、周三位领导人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或许大佛也是心生悲悯,再次闭眼流泪。
乐山大佛为何会闭眼流泪呢?这难道真的是大佛显灵?当然不是,大佛的闭眼流泪,其实就有着科学的解释的。首先大佛之所以会闭眼,是因空气污染形成酸雨的后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力发展工业建设,而发展工业,自然就要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就会生成大量的酸性物质,继而就造成酸雨现象。因彼时因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所以就造成我国的酸雨呈现蔓延之势,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中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S。乐山大佛所在的四川盆地地区,因空气湿度较大,酸雨现象就更为严重。而当乐山大佛频繁的被酸雨腐蚀时,它的眼睑就会越变越黑,同时佛像的眼睑表皮也会因酸雨的腐蚀造成脱落,由此眼睑表皮的脱落,再加上变黑,这也就造成了大佛闭眼的视觉效果。
其次大佛会流泪,那是因为佛像在“排水”而已。当时,在营建乐山大佛时,工匠们为了大佛被侵蚀风化,就在大佛的头部设计出了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是这些排水沟在排水的时候,由头顶留下,才会人觉得大佛在流泪。
所以,乐山大佛之所以会闭眼流泪,就是“酸雨+排水”的效果而已,并非是什么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