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站台》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饥饿站台》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333层完全是主角的臆想,主角不知道在哪里就死了,小女孩是“第一位改革者的遗志”,小女孩吃奶冻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最后升上去的应该是两具尸体和一份奶冻,但工作人员对尸体视而不见,以为是奶冻有质量问题,这样更合理而且讽刺意味更强。主角意识恍惚后,下面的人没有吃了他我没想明白是为什么。主角的春梦,指的是具有改革精神的人会天生的被之前的改革者的行为所吸引,并向他们靠拢,表现在影片中就是主角会喜欢上米哈鲁。我还猜测在每个月的最开始,所有层都是有人的,多余的层会被关闭。总结一下,就是漠不关心的中央政府,恰到好处的资源总量,坚固的体制结构,贪婪与残忍地人性,一代代改革者的前仆后继,以及语言不通的悲哀。
电影《饥饿站台》男主的几位狱友分别代表什么?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回复作者的问题。这部片子确实很值得人回味深思。泰戈尔有一句话:老虎并不吃老虎,只有人用人养肥自己。
1、带武士刀老头
一个利己主义者。虽不是大恶之人,却在弱肉强食的监狱坑里,在被动的情况下选择以犯罪手段生存下来。他不这么做,他就是被犯罪的对象了,他只能先下手为强。他带的加强版武士刀,不仅伤害了别人,也杀害了自己。
2、监狱工作女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她也是把格伦招进来的人,是一个为监狱坑工作了25年的女人。
女人把监狱坑称为“垂直自我管理中心”,其实呢,“垂直挣扎等死中心”其实更为契合。她称得上是一个帮凶,现实生活中无形的加害者。
女人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规范监狱坑里的食物分配。现实是,这种非常温和的以身作则方式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还不够格伦“以屎相逼”来得管用。
3、带绳子的黑人大汉
黑人大汉可以视作监狱坑里想要改变局面的先锋代表,现实生活中想要跨越阶层的积极分子。
黑人大汉希望通过上层人拉他的绳子,然后进入上一层,最后逐渐爬到0层。可是,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爬层路上总是遇到很多拦路虎。现实生活中,实现阶级跨越,本身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首先,你要看你的上层人愿不愿意。越往金字塔上面的人,越是无法做到理解底层人。更何况是这种情况下损害自己利益给与别人帮助。另外,电影把这个带绳子想向上爬的人设置为一个黑人,种族意味不言而喻。
4、 亚裔女人
一腔孤勇的她,在更多人眼里,她大概就是个疯子吧。
亚裔女人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她只是随着方形平台里的食物一起升升降降。亚裔女人的行为给了格伦一种精神上的希望。
格伦最后和黑人大汉决定一起自上而下地往下走,或许就是受了亚裔女人的影响。为什么这个角色选择亚裔?也许和黑人大汉有着同样的种族隐喻。
6、 小女孩
很人都在论证小女孩的存在与否。小女孩应该是不存在的,她或许只是格伦在回光返照之时,在脑海里创造的一个意象。
在临死之前,他恢复了人性,选择把所谓的传达信息的意大利奶冻,给了小女孩吃。这个小女孩,是一种人性的存在。
7、 意大利奶冻
那奶冻去哪里?电影在播放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回答了我们,它重新回到了0层,回到了创造食物的管理者手上。
而管理者拿到奶冻,在意的是,为什么奶冻里会有一根头发?这根头发又是谁的呢?管理者为这件事大发雷霆。
你看,上层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谁管下面什么自发的运动。
谢谢朋友的阅读,各位有什么其他见解,欢迎讨论~
大家好,我是小潞,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就简单的介绍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觉得最近讨论最激烈的就是这部《饥饿站台》了,这部电影给大家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这不电影主要讲了一个社会阶层的问题,阶层越高所受到的待遇就越好。
现在我就介绍下这部电影理的男主和几位狱友分别代表着什么?
首先就是男主,善良与正义。
男主是自愿被囚禁的,在完全不知规则下,他依然怀着善良与正义感。初次醒来时与狱友为善,呵斥止暴。都显得他与这儿的环境格格不入。同样的,也暴露出他只是一个想法天真的“小白”而已,在这个环境下,只拥有善良和正义是行不通的。
第二就是他的第一个狱友,带刀的老头,可以说是他的引路人。
他告诉男主这边的法则,可在最后因为没有食物吃,老头准备吃掉男主,这一刻让男主看清了现实。
第三就是找孩子的女人——生存的化身!
女人从没说过一句话,但是她感受到男主的善意,在老头准备吃掉男主的时候,是她救了男主,也教了男主生存法则。
第四就是面试的女人——坚持的化身!
当男主再次醒来时,与他同一层的狱友是他当时走进这座监狱的面试官,她一直告诉下一层的人要按照她分配的食物吃,可是却一边又一遍的被拒绝和辱骂。
从她身上,男主感受到了她的坚持,所以男主在面对下层那么多困难时,他依然坚持打破规则。
第五就是一心想要从上面逃出去的黑人——勇气的化身!
给男主勇气的人,男主知道想要改变这里单单靠一个人肯定不行的,而这个狱友一直坚定自己的信念,想要改变这里。
最后就是小女孩——希望的化身
希望打破一切规则,面对未知又无情的管理者,只有把希望暴露在所有人面前,人们才能知道事情本质与真相!
《饥饿站台》男主的狱友,认真算下来有三个,亚裔女不算,她就是路过的。
男主总共被转了五次楼层。
1.第48层和171层的狱友——菜刀老头代表的是利己的现实主义者、保守派。后来变成男主脑中的声音,多代表人性自私的一面。
2.第33层和202层——女管理员代表的是利他的浪漫主义者、但不是自由派,更接近改良派。变成男主脑中的声音后,更多的代表的是理性的发声。
3.第6层——带着绳子的黑人队友,代表理想主义者,很像各个历史事件里的“学生”,简单、真诚、觉得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世界,但也容易被骗被煽动。其次,也是跨越阶级的人,但面对上层阶级关闭上升通道后,选择推翻这个游戏规则。
你好我是小目标,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这部电影也是最近才看完,以下是我对男主的几位狱友的一些分析。
第一任狱友也就是那个老人,代表的是盲目且麻木的大多数。这类人的特征是暗喻现状,服从体脂且习惯于将自己融入群体之中。只要生存条件可以得到基本保障,他们就是最好的顺民,和善安定。但当自己的生存得到不保障时他们也只会为了眼前的利益拔刀向弱者。他们永远不会反思,这类人根本不会有追求,自然也不会成功。
那个个老人的几个主要行为也说明了他的特质,①老人进来这里是由于他受到电视广告的
影响买了他根本用不到的刀具,结果后来电视广告又开始宣传更好的刀具了,他感觉受到了欺骗,一忽之下把电视扔了下去,不小心砸死了人。②前期跟男主同在48层,在这一层虽然吃不到最好的食物,但是活下去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他积极与男主交流,帮助男主理解并融入现状,①他和男主一起到了171层后马上就把男主绑了起来,准备吃掉男主。在男主对他说我的死你要负全责”之后,他说“不,是上面那些人遥我的,在我之前还有340个人要对此负责。
第二任狱友(员工)代表的是精英“白左”,他们在自己处于安全区时,关心底层人民、动物、环境,嘴里说的都是公平正义,此外,他们自身脆弱敏感,对于真正情况也并不了解,所有的同情都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想象,他们关心的仅仅是“关心”这一行为本身,而被他们“关心”的人或者事物只是一种载体,真实的情况他们毫不关心,这美人一直活在舒适的环境中,甚至可能一直在为虎作张而不自知,他们一旦发现真实的情况跟他们以为的完全不同就会迅速放弃,甚至堕落下去,因此也不可能成功
这个员工在“白左“中算是比较好的一类了,至少她真的行动了,尽管是由于得了癌症,时日不多才想看进来“体验”,她的特质表现在:①她进来时利用自己的特权选择了带“书”进来的男主作为狱友(让我想起了为了零碳出行,不坐飞机坐帆船去美国,然后让飞机再送4个船员过来把帆船开回去的瑞典少女),②她天真的选择带自己的狗进来,并且安图凭简单的几句话说服下面的人少吃一点,把吃的让给更下层的人,①在狗被杀掉之后她直接就了,也没有再坚持她的理念,并目在自己下到了202层之后就直接**了
第三任狱友(阿黑)代表的是怀抱希望,拼命向上的人。他们积极乐观,喜欢结交朋友,有一定的思考,不甘于现状,善于抓住机会,并愿意为更好的未来而努力。这类人有一定的行动力,意志也足够坚定,但是缺乏深层的思考,把握不了大局,因此需要有人领导才有可能成功,只有他自己是不会成功的
阿黑的特质表现在:①过来发现自己在6层非常高兴,马上跟更高层的人搭讪,想让他们帮自己上去。②在被上面的人欺骗、丢失绳子加自己差点死掉的情况下,他虽然非常抓狂,但还是不断的自我暗示自己至少人还没事,想着下个月再找机会上去。③同意跟男主起把食物送到最下层并坐食物台回来的行动,④阿黑认识的人非常多,光电影中提到的就有7层的两个人和后面某一层的黑人智者。⑤7层的人试图挑拨阿黑和男主,但是阿黑并没有相信他们:之后碰到黑人智者之后,对于黑人智者“先说服再动武“和送一道完好无损的菜回O层当作信思的建议都采纳了。
最后是每个月都不断向下的亚商女。她代表的是独行侠,她想以一己之力改变这里。不
知道大家在看的时候发现没有,亚商女杀人都是有选择的,她杀的人除了她自己的狱友以外都是控制不住自己欲望的人。此外,她杀狱友是为了提高下个月跟她孩子相聚的几率这也只是老人的一面之词,电影中并没有给出她杀自己狱友的镜头。如果我们进一步假设她并不会随便杀狱友,且被她杀掉的狱友也是那些控制不住自己欲望的人的话,那么她的行为就可以理出来一条线索了。她并不是真的在寻找孩子,同之前的分析类似,孩子代表希望,因此她寻找的是希望,跟《三体》中每个面壁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拯救计划一样,亚商女的拯救计划是对监狱的人进行筛选,杀掉那些控制不住自己欲望的人,如果监狱中剩下的都是男主这类人的话就可以改变这种上层到削下层的情况,甚至有可能大家联合起来反抗管理局。这才是她真正在寻找的孩子(希望)。不过,想要改变世界的独行侠自古就没有成功的
亚商女的特质表现在:①亚商女每次都是过了几天之后才开始往下的,虽然也可以解释为她在中间的某一层待几天耽搁了时间,不过这种解释可以用男主在33层的那次来反驳。33层已经很高了,而亚商女过了半个月之后才下来,按理来说3层上面已经没几层了,她没理由在上面耽搁半个月的时间。而且她如果真有孩子的话,更应该早点下去,因为她并不知道孩子在几层,如果孩子在很下面的层数,半个月早就死了。所以说明了她可能并没有一个具象的孩子,并且她可能会花一段时间来观察狱友。②她第一次见到男主和老人的时候并没有动手在第二次见到老人为了活下去想要吃掉男主的时候果断对老人下手了,还照顾了男主一段时间。③她看到员工女的狗偷了一块肉之后就果断杀掉了员工女的狗,后来被员工女发现并辱骂时,虽然亚裔女拿着刀,但却完全没有动手的意思。
以上就是我对男主的几位狱友的看法与理解,感谢大家阅读完,期待跟大家一起讨论。谢谢
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部电影《饥饿站台》。这部电影厉害之处就是营造了一个很极端,但同时又运行合理的环境。上中下层的位置、无法上升只能下降的距离,决定了三层人之间的距离,你无法对上交流,也无法与下沟通。每个人每月的位置流动的,轮流体验着生与死,但背后本质都是死,没有希望和尽头,因此绝望也是流动的。固定份额的食物和短暂停留的时间,则加剧了人的匮乏恐惧和贪婪,为人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合理的前提。
其次,在之后我们可以得知监狱一共为333层,也就是666人。而男主第二个月,171层时就已经没有食物了。大胆推测食物在接近150层时就所甚无几,那么还有170多层,340人面临没有食物的状况。而活下去的方法,只有吃掉同层人….或者希望渺茫的等待可能砸向你的人。这样推算,每月会有200左右人死去,而下一轮需要填补新人。男主主动进入监狱,并不代表他完全和社会脱离,那么如果时间到了男主却没有出去,他的家人难道不会报警吗?其实这一点很奇怪,所有志愿进入监狱的,如果不幸没有活下去,不可能无追究。
接着,男主第三个同层人,和他一起一层层往下,想要自主食物分配而拯救低层人。这一段真的很压抑,因为我也没有想到,会有超过300层。越往后面食物平台其实花的时间越少,因为会智能判断这一层是否有人存活,2人都死亡则不会停留。这也可以推测,为什么大家都不确定有多少层,上层人只是根据时间推断就会有遗漏,而下层没有希望的人往往精神崩溃,用尽一切办法活下去,不会向上传递信息。最后我想提一点,男主来到最底层时,遇到了小女孩。黑人将布丁留下时,这层并没有升温或降温,要知道在其他层私自扣留食物会升温或降温至死。
另外,我觉得整个影片的结构让人觉得很压抑,全体冷色调的。我们的男主是整个监狱唯一一个自愿进入的人,他带了一本书——唐吉坷德。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是很有深意的,可能在暗喻男主像书中的主角一样怀揣着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虽然想去改变这个体系,但并没有什么意义就想上层的人嘲笑他下层的人不理解他,在这个世界观中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与其说这部电影是惊悚片倒不如说是魔幻现实主义。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必须挨饿的自发性团结,然而怎么可能每个人的人性都能经受如此考验。即使开始只有一个人吃完了自己的份额,而不是只吃一半,很快也会被别人效仿。形成踩踏效应,人们想着反正食物本来就不够,自己迟早必定在底层挨饿,不如趁着食物到自己手里的机会多吃多占,吃到肚里就是赚了。食物就越发得不够了。监狱内部人员不可能每个人都有必须挨饿的觉悟。虽然每个月都会改变楼层,然而没什么意义。每个下层都可能向上移动,每个上层都可能向下移动,这种上升下降机制是对每个人都公平的随机。
最后,这种公平的上升下降渠道,对实际上某月当时在下层的人,没有什么帮助。毕竟不可能所有底层的人都上升,而像那个老头一样的人,在第八层的时候,也不会为了自己待过的下层考虑。正在挨饿的下层也不会考虑,虽然我在挨饿,但是既然上升下降渠道是公平的,那么必然有原来在底层的上升了,原来在上层的下降了,其实这对正在挨饿的下层毫无意义。
一个老者崔马格斯,显然催马格斯早就适应了监狱的规则,在他与格伦的对话和相处中,我们慢慢的了解到了监狱的规则,每层监狱有两个人,每个人都一个带一件东西进来,每天方形升降台上都会送下来食物,但是食物的总量是固定的,每层只能吃上层人剩下的食物,并且食物不能被囤积,否则就会触发警报(房间会无限升温或者无限降温),每层监狱的人每个月都会被迫调整一次所在层数。
当前身处在第48层的格伦,和崔马格斯每天都能吃到相对不错的食物,两人的关系也变的像好友一般,互相嘘寒问暖。满足了自身温饱后,格伦陷入反思,这个监狱到底有多少层,从“经验丰富”的崔马格斯那里得知监狱最少有132层以上。善良的格伦想要是每一层的人都无节制的食用食物,那么下层的很多人都吃不到食物,于是乎他想到和上下层的人沟通,用平均分配的办法希望每一个人都按均分配食物。
然而,格伦最多只能管理下几层的人按照自己说的去做。这里导演借着催马格斯的口直接说出了上下层之间利益剥削现象的残酷现实。
就在格伦一直坚持引导下层人的时候无果的时候,崔马格斯,用一泡尿就让下层人乖乖的按照格伦说的去做了。这里充分隐喻了,上层人想要下层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只有通过暴力的形式,下层人才会照办。而格伦还是抱着善良的心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像他一样自觉的为他人着想。然而崔马格斯又结结实实的给个格伦一记响亮的耳光,他说,其实他们只是中间的一层而已了,他们上一层的人要想控制他们也一样用着同样的方式。
故事到这里,穿插了一个亚裔女性米哈鲁的情节,在这里,女人的出现有一个电影给出的理由是她是为了找她的女儿每个月都会下来一次。格伦想了解米哈鲁的情况,想进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她,得到了米哈鲁的好感,为米哈鲁后续帮助男主的原因埋下了一个小伏笔。
当格伦第一次换房间时,他和催马格斯被换到了171层,显然,这已经超出了催马格斯所说的132层,不过这次不同的是格伦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是被绑着的。这个时候崔马格斯才说出了,其实他在132层待的时候,方台降下来的时候其实早就没有食物了,绑住格伦美其名约是防止格伦伤害自己,其实只是为自己接下来要做的暴行找的一个理由而已,这时候电影已经不再是隐喻了,无论是谁都知道催马格斯将会杀害格伦。
就在催马格斯在割男主身上的肉来吃的时候,哈米鲁(亚裔女性)正好跟着方台降下,她抢过崔马格斯的刀,杀了崔马格斯救了男主后又随着方台向下找孩子去了。就这样楼层上就只剩下了催马格斯的尸体和格伦,一开始格伦还坚持自己可以不被饥饿打倒,可是最后濒临死亡的格伦还是开始吃下了人肉。
如果说在48层的时候,格伦属于中层的人,在满足温饱的时候他还可以读书和狱友谈心,甚至想到去帮助他人,讲述的是上下层关系处理的问题的话,那么在171层这个资源匮乏地方讲述的已经不在是所谓的利益分配了,人们更关注的而是生存的问题。同阶级的人为了活下去更多的就只能是人吃人了。
第三个月,格伦在第33层醒来,他的新狱友是一个得了癌症的工作管理人员伊莫古,她为这所监狱工作了25年,她想在自己生命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监狱的现状,据她所说的,监狱坑实际上是“垂直自我管理系统”,修建的目的则是为了令里面的众人最终达成“自发性团结”。
这里,其实伊莫古更像是格伦的倒影一样,不过不同的是,她更清楚监狱坑的层数(200层),她精心计算每层人吃的那一份,并劝诫他们“只吃自己应得的那一份”。
她成功了么,结局很显然。格伦“教会”了她如何让下层人听话。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最终在202层醒来的时候,伊莫古彻底崩溃,她选择了上吊**。讽刺的是,原来身为监狱的管理人,居然也不是真的知道监狱坑的具体层数,这就意味了她原本的平均分配的办法其实是根本不可行的。因为在他们脚下还有看不清尽头的楼层。她的所作所为根本没法改变现实,她选择了上吊**。
格伦的第三任狱友巴哈拉特,是一名拥有信仰的理想主义者。这一次他们在第6层,接近“天堂”的位置。巴哈拉特带进来的物品是一条绳子,他希望上面5层的人能发发善心,将自己拽上去,逃离这所监狱。可惜,除去侮辱的话语,他一无所获。这时候格伦终于决定开始行动了。经过了崔马格斯和伊莫古,他变得更现实,从理论家变为革命者。他和巴哈拉特就地取材做了武器,站到站台上,用暴力的形式分配着食物。
当他们遇到一个智者的时候,接受了智者的建议,保留一份完整的菜品,作为信息,传递给管理局,于是他们带着意大利奶冻,开始一场他们唯一能做的抗争。
影片有两种结局
一是格伦和巴哈拉特到达最底层,发现一个小女孩,将她送上顶层,传递信息。
二则是影片中段,没有小女孩,他们成功了,奶冻被送回0层。
然而管理者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信息”,他小心的捻起奶冻上的头发,认为一定是食物遭到嫌弃,才没有人肯食用。因为在顶层看来,他们做的事永远是为了下面的人着想,他们并不是真的知道下层人真实的想法。
至于那种结局更为合理,全凭各位看官的内心选择。
在这里我就不对结局再做分析。倒是格伦的几个狱友让我感受深刻。
经验老道的崔马格斯,一个自我主义者,遇到任何事情都心如止水,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
极端浪漫主义者,伊莫古,更像是一个高层中善良的管理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为所有人争取相应的权利。但是她最终发现她能控制的只有她自己。
亚裔女性米哈鲁,在我看来,她并不是真的在找孩子,她穿插在每个楼层之间,更多的是在找认同感,像极了现实中的明星,网红。
乐观向上的巴哈拉特,象征着唯唯诺诺的屈服者,他不知道的事,他总以为别人会帮助自己。